蘭花花腐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5:50 |
蘭花花腐病又名蘭花花瓣疫病、蘭花灰霉病,該病導致植株花瓣腐爛。在廣州、南京、深圳等地已有發現。在國外,如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也很常見。 1.危害: 蘭花花腐病害危害的蘭花范圍廣,可危害蘭科植物中的蘭屬外,還有蝶蘭屬、卡特蘭屬、石斛屬、萬帶蘭屬以及鶴頂蘭屬等,其中以石斛蘭及卡特蘭較感病,而蘭屬、蝴蝶蘭的花對該病原真菌卻有較好的耐病性。 2.癥狀: 蘭花上產生的斑點與在桅子花、仙客來、菊花、香石竹和天竺葵上產生的斑點相似。花瓣和花要上任何部位受侵染后24小時便產生小型半透明水漬狀斑。隨著病斑變為褐色,有時在斑周圍還有一圈淡淡的粉紅色。每朵花上病斑的數量多少不等,不過花一開始凋謝,病斑都會增多,細心檢查會發現花上有毛絨絨的生長物,這是灰霉菌的菌絲和孢子。最常觀察到的是病菌的無性世代。 3. 病原: 蘭花花腐病的病原菌一般認為是灰葡萄孢屬(Botrytis cinerea )。分生孢子梗單枝以至樹狀分枝,頂端膨大或尖削,上有小突起,分生們子單生于小突起上,球形、橢圓形或圓筒形,單細胞無色或淡色。于實體從菌核或菌絲中生出,分生孢子梗280~350umX12~24um,叢生,灰色后轉為褐色。分生孢子亞球形或卵形,9~15umX6.5~10um,但有的情況比較復雜,據報道,從自然收集的石斛蘭花腐病標本中看不到其自然產孢,從分離到的27個菌株中,其孢子形態有明顯差異,據此將其分為3個類型。其中有2個菌株屬1類型,為灰葡萄孢(B.cinerea),孢子橢圓形,大小10.0umX7.7um;有13個菌株屬2類型,有94%以上的橢圓孢于大小17.3umX12.2um,其中約1%~6%是雙孢孢子;皿類型有12個菌株,其孢子是陀螺形的單孢與2的孢子相似,大小19.6umX10.8um,但它還有3%~14%的陀螺狀孢子,長度15.4um,最寬點闊度14.6um,陀螺狀孢子有一系列的多種形狀,有的接近倒卵形、楔形、陀螺形及有裂片狀,對2及3類型的菌株屬何種尚未得到鑒定。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4.發病特點: 蘭花花腐病多數在腐爛花中產生分生孢子,許多分生孢子都是從腐爛花中產生的,當天氣冷冰(7~18度)時,或蘭室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花常常會遭到蘭花花腐病的侵害,導致病害的流行。在其它季節當氣溫較高時,病害一般僅限于較老的正在凋謝的花,在花開始衰老或已開始衰弱時,各種蘭花的花均可感染此病。該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以水流或空氣傳播。當施肥后,葉片迅速生長以及潮濕而冷涼的條件下有利于此病的發生。 5.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蘭花花腐病在國內相對較少,發病程度不如國外嚴重,放在蘭花進口時,要加強檢疫措施以防止把病菌帶入。 (2)園藝防治:蘭室注意通風,澆水時必須注意不能澆到花上,如果從頂上澆水,則應在早上進行,使葉片盡可能干得快一點。 (3)人工防治:剔除并消毀所有病花及其它染病部分,這一措施可降低病菌通過腐生生長形成的侵染源的數量。 (4)藥劑防治:新花的感病性較高,因此有必要使用藥效長的殺菌劑,這個階段可選用的藥劑有:百菌清、苯菌靈、鋅離于一代森錳復合物以及乙內酰尿RP26109,在老芽階段使用時,百菌清和榮菌靈在保護方面比其它兩種藥物更穩定,但百菌清可在花上留下殘渣,此外,其對植物也有一定的毒害性,故使用時應注意。其用藥濃度如下,百菌清:180g/100L,苯菌靈:30g/100L,乙內酸尿(RP26019):20g/100L,鋅離于一代森錳混和物(二硫化氨基甲酸鹽):192g/100L。此外,施用苯來特50%可濕性粉劑效果良好,使用濃度為1000倍液,每隔30天一次。如果蘭花花腐病已成問題,則必須在臨開花前噴藥于花,7天后再按上述比例施用苯來特,但對有顏色的花,苯來特可能會留下淡淡的可見的污跡。臺灣呂理焱報道,剛出瓶的蘭花瓶苗于移栽后即噴施58%甲霜靈錳鋅(錳鋅減達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并在栽植介質表面施用5%甲霜靈(滅達樂)粒劑,25g/m’可控制蘭花花腐病的危害。單獨施用甲霜靈錳鋅可控制發病率在3%以內,但不及兩種藥劑共同使用的效果,5%的甲霜靈粒劑多次施用,間隔8周,亦可達100%的防治效果。田間用藥可在種植時施一次甲霜靈粒劑,若是瓶苗則按上述辦法施用甲霜靈和甲霜靈錳鋅,6~8周后再施用甲霜靈粒劑一次,發病較少的干旱寒冷季節可間隔3~4個月用藥一次,1年用藥4~5次即可達防病目的。(劉仲健) |
上一篇:杜鵑六點始葉螨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如何防治松苗葉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