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潛蠅Liriomyza sativae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5:53 |
美洲斑潛蠅Liriomyza sativae由Blanchard(1938)于阿根廷紫苜蓿Meclicago sativae上首次發現并命名。該蟲寄主范圍廣、繁殖力強、發育周期短、世代重疊、幼蟲潛葉為害,是危害瓜豆類蔬菜、觀賞植物、飼料作物的一種毀滅性害蟲,許多國家將其列為最危險的一類檢疫害蟲。我國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亞市首次發現美洲斑潛蠅,1994年將其列為國內檢疫對象。已查明寄生植物有21科100多種。受害花卉主要是菊花、大麗花、滿天星等;美洲斑潛蠅自發現以來,短短幾年之內就迅速蔓延至全國大部分地區,表現為來勢猛、擴展快、暴發為害重等特點。![]() 危害特點?幼蟲潛食葉片柵欄組織,形成不規則彎曲的蛇形蛀道,幼蟲排泄的黑色蟲糞交替排在蛀道兩側。蛀道長度和寬度隨蟲齡的生長而增大。老熟幼蟲從蛀道頂端咬破上表皮鉆出葉面,滾落上中或在葉面上化蛹。 發生特點?美洲斑潛蠅在我國南方可終年發生,無越冬現象;北方地區露地自然條件下不能越冬,但可在溫室內越冬。李洪奎等(1998)報道,美洲斑潛蠅在山東濰坊(北緯36°4′)自然條件下不能越冬,這與國外報道該蟲在北緯35°以北自然環境中不能越冬是一致的。該蟲在我國年發生代數南北差異較大。南方自然條件下年發生16~24代,華北地區6~14代。內蒙古赤峰市露地年僅發生3~4代,但在溫室內可發生8~11代。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措施包括作物品種合理布局、輪作、調整播植期、清潔田園及改善田間小氣候等。 ??2.化學防治。從各地的研究結果看,目前防治美洲斑潛蠅效果最好的藥劑是生物農藥阿維菌素類(愛福訂?害極滅、蟲螨克等),其次是沙蠶毒素類(殺蟲單、殺蟲雙、巴丹等)、有機磷類的毒死蜱、農地樂以及擬除蟲菊酯類的功夫、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其它如蠅蛆凈、滅蠅胺等亦有較好的防效。 ??阿維菌素類農藥對美洲斑潛蠅成蟲的取食和產卵有顯著的忌避作用,對幼蟲有很強的殺傷力,且持效期長,與其它農藥相比對美洲斑潛蠅寄生蜂的殺傷力最小(黃居昌等,1999),因此,阿維菌素類農藥及其復配制劑已成為我國目前防治美洲斑潛蠅的首選藥劑。沙蠶毒素類農藥效果也很好,但持效期短。菊酯類農藥對成蟲的效果比幼蟲的好,而且持效期也短。因此,在成蟲大量發生時,可考慮用菊酯類農藥防治。生產上為防止和延緩抗性的形成,應注意各類農藥輪換使用。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目前主要致力于保護和助長寄生蜂等天敵以充分發揮其對美洲斑潛蠅的自然控制作用,主要措施還是通過使用選擇性農藥。 ??4.物理防治。利用美洲斑潛蠅對黃色的強烈趨性,在田間設置黃板可誘殺大量成蟲。 |
上一篇:竹黑粉病防治 下一篇:月季黃刺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