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5:58 |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爛病,溫室及露地栽培均易發生,直接為害花器和果實,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癥狀 主要為害花、葉和果實,也侵害葉片和葉柄。發病多從花期開始,病菌最初從將開敗的花或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淺褐色壞死腐爛,產生灰色霉層。葉多從基部老黃葉邊緣侵入,形成“V”字形黃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圓形壞死斑,其上有不甚明顯的輪紋,上生較稀疏灰霉。果實染病多從殘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觸地面的部位開始,也可從早期與病殘組織接觸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漬狀灰褐色壞死,隨后顏色變深,果實腐爛,表面產生濃密的灰色霉層。葉柄發病,呈淺褐色壞死、干縮,其上產生稀疏灰霉。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灰葡萄孢真菌。病菌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有隔膜,頂端呈1~2次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大小為1452.5~3168.2微米×8.5~11.5微米。分生孢子橢圓形至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4.2~10.5微米×3.5~7.5微米。有時產生菌核。 發病特點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隨病殘體或菌核在土壤內越冬。通過氣流、澆水或農事活動傳播。溫度0~35℃,相對濕度80%以上均可發病,以溫度0~25℃、濕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積水適宜發病。空氣濕度高,或澆水后逢雨天或地勢低洼積水等,特別有利此病的發生與發展。另據調查,平畦種植或臥栽蓋膜種植病害嚴重;高壟、地膜栽培病害輕。 防治方法 (1)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落葉。清除枯枝枯葉,發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減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適當控制澆水,防止植株旺長和園內濕度過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蓋地面,避免果實直接接觸潮濕土壤。移栽或育苗整地前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乳劑600倍液,對棚膜、土壤及墻壁等表面噴霧,進行消毒滅菌,并配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藥效。 苗木網,m.cqhuayin.com (2)采用高壟地膜覆蓋或滴灌節水栽培,選用紫外線阻斷膜抑制菌核萌發。開花前期、開花坐果期和澆水前噴藥防治,配合噴施菜果壯蒂靈提高草莓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重點保花保果,協調營養平衡,防治草莓畸形發生,使草莓豐產優質,澆水后加大放風量。 (3)一旦發病,應及時小心地將病葉、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內帶棚、室外妥善處理。發病后應適當提高管理溫度。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施佳樂40%懸浮劑1500倍液,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乳劑800倍液,或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重點噴花噴果。保護地選用6.5%甲霉靈粉塵劑1千克/667m2噴粉,或用20%特克多煙劑0.3~0.5千克/667 m2熏煙,防治效果更理想。 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防治: 從花序顯露開始,選用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50%代森鋅500倍液、50%敵菌靈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靈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濕性粉劑100~150克/畝對水75公斤、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135克/畝+水75公斤等藥劑,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3~4次;防治大棚或溫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靈熏蒸,每立方米用藥0.1克。 |
上一篇:四川資陽道行樹上咬人飛蛾終于被消滅了 下一篇:臘梅炭疽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