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樟葉蜂綜合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5:58 |
樟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科。華東地區分布較廣,此蟲年發生代數多,成蟲飛翔力強,所以危害期長,危害范圍廣。 1.被害狀 危害幼苗,也危害林木。苗圃內的香樟苗,常常被成片吃光,當年生幼苗受害重的即枯死,幼樹受害則上部嫩葉被吃光,形成禿枝。林木樹冠上部嫩葉也常被食盡,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2.形態特征 成蟲:雌蟲比雄蟲略大,一般雌蟲體長7~l0mm,翅展18~20ram;雄蟲體長6~8mm,翅展14~16mm。頭黑色,觸角絲狀,共9節,基部二節極短,中胸發達,棕黃色,后緣呈三角形,上有“x”形凹紋。翅膜質透明,脈明晰可見。足淺黃色,腿節(大部分)、后脛和跗節黑褐色。腹部藍黑色,有光澤。 卵:長圓形,微彎曲,長1mm左右,乳白色,有光澤,產于葉肉內。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18mm,頭黑色,體淡綠色,全身多皺紋,胸部及第1~2腹節背面密生黑色小點,胸足黑色間有淡綠色斑紋。 蛹:長7.5~10mm,淡黃色,復眼黑色,外被長卵圓形黑褐繭。 3.生活習性與發生規律 樟葉蜂在華東地區一年發生1~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結繭越冬。由于樟葉蜂幼蟲在繭內有滯育現象,第一代老熟幼蟲人土結繭后,有的滯育到次年再繼續發育繁殖;有的則正常化蛹,當年繼續繁殖后代。因此在同一地區,一年內完成的世代數也不相同。 苗木網,999miaomu.com 成蟲白天羽化,以上午最多;顒恿,羽化后當天即可交尾,交尾后即產卵,卵產于枝梢嫩葉和芽苞上,在已長到定形的葉片上一般不產卵。幼蟲從切裂處孵出,在附近啃食下表皮,之后則食全葉,在大發生時,則葉片很快就被吃盡。幼蟲食性單一,未見危害其他植物。 樟葉蜂越冬代成蟲一般在4月上中旬羽化。一代幼蟲4月中旬孵出,5月上中旬老熟后入土結繭,部分滯育到次年,部分5月下旬羽化產卵。二代幼蟲5月底至6月上旬孵出,6月下旬結繭越冬。發生期不整齊,第一、第二代幼蟲均有拖延現象。 4.防治方法 (1)化學防治:在幼蟲孵出,未結繭前這段時期內,可噴灑化學藥物進行防治,噴灑時間:4月中旬和5月下旬或6月上旬。藥物: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45%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用其它殺蟲劑,噴殺幼蟲,效果較好。 (2)生物防治:幼蟲危害盛期可用500001U/mg蘇云金桿菌原藥,稀釋1000~1500倍,在陰天或晴天傍晚噴霧。 |
上一篇:楊樹梢葉甲 下一篇:巖穴蕨灰霉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