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紋污燈蛾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03 |
名稱:人紋污燈蛾 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類屬:鱗翅目,燈蛾科 人紋污燈蛾人紋污燈蛾 分布與危害 人紋污燈蛾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別名人字紋燈蛾、桑紅腹燈蛾,屬于鱗翅目,燈蛾科,在國內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非洲菊、金盞菊、芍藥、萱草、鳶尾、菊花、月季等花卉,為害嚴重。 主要以幼蟲啃食葉肉,分散危害,蠶食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和孔洞。僅剩主脈和葉柄。 形態特征 成蟲雄蟲體長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蟲體長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蟲觸角短、鋸齒狀;雌蟲觸角羽毛狀;頭、胸黃白色,腹部背面呈紅色;前翅黃白色,后翅紅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為淡紅色。 卵直徑約0.6毫米扁圓形,淡綠色。 幼蟲頭部黑色,胴部淡黃褐色,背線不明顯,亞背線暗綠色,體上密生棕黃色長毛。 發生規律 人紋污等蛾一年發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蟲羽化,第一代幼蟲在5-6月開始危害,成蟲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呈塊狀,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分散活動,老熟幼蟲受振動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滅越冬蛹。 (2)成蟲羽化期,根據其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及時摘除有卵的葉片。 (3)化學防治 幼蟲孵化時,噴20%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敵百蟲1000倍液。 |
上一篇:梨星毛蟲防治 下一篇:廣東省部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