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蘭葉斑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05 |
分布與危害 使文殊蘭產生病斑。 癥狀 葉斑多始自葉尖或葉緣,半圓形、橢圓形、紡綞形至不定形,黃褐色、棕褐色或灰褐色,病斑具黃色暈環。病斑通常較大,橫徑可達1厘米以上,長可達數厘米,有的連合成長條斑。斑面現小黑點或小黑粒(病菌子實體)。 病原 病原為半知茵亞門真菌、包括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sp.]、長圓盤孢菌[Gloeosporium sp.]、殼多孢菌[Stagonospora curtisii Sacc.]、殼針孢菌[Septoria sp.]和葉點霉[Phyllosticta sp.]。發生規律 病菌均以菌絲體和子實體在病葉和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孔口或傷口侵入。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園圃環境郁蔽有利發病。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 ②發病初期噴施75%百茵清+70%托布津可濕粉(1∶1)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500倍液,或50%復長方硫菌靈可濕粉800倍液,或40%多硫膠懸劑6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粉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0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75%百菌清可濕粉((1∶1)1000~1500倍液,或15%亞胺唑可濕粉20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濕粉800倍液,或40%多豐農可濕粉600倍液。視天氣7~15天噴一次,連噴數次。 |
上一篇:紫羅蘭枯萎病的防治 下一篇:浙江楠病毒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