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中華鋸花天牛(圖)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2 |
牡丹中華鋸花天牛學名Apatophysis sinica Semenov-Tian-Shanskij,俗稱"啄木蟲"。屬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江西、四川等省。也是北方地區危害較重的一種害蟲。 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先咬食幼嫩根莖表皮,后從近地面斷梢傷口腐爛處蛀入,并向根下部蛀害,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降低牡丹的品質。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 形態特征 成蟲 雌成蟲體長11-26毫米,雄成蟲體長11-20毫米,栗褐色或黃褐色,體具稀疏短黃絨毛。頭、胸帶褐棕色,鞘翅端部淺黃褐色,頭近圓形,上鄂前伸,額唇稍 凹陷,復眼大,頭部生小刻點,細密。觸角11節,基瘤尖明顯,柄節粗壯。雄天牛觸角較長,前胸背板刻點細密,中間略凹陷,具2個圓形瘤突,兩側緣各生小齒突1個。鞘翅較前胸寬,翅面上也生細密的點刻,端部不明顯。足長。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卵 長1.5毫米,長橢圓形,淺黃至淺黃綠色。 蛹 乳白色至黃色。 發生規律 中華鋸花天牛3年1代。在土壤中生存,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發育階段,3月下旬老齡幼蟲從根部隧道中爬出,作土室化蛹,4月初進入入土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進入化蛹盛期,蛹期15—20天;成蟲一般5月下旬出土,當天交尾產卵,卵期10天左右,將卵散產于近表土3cm處,6月下旬進入孵化盛期。為害時不易發現,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只有成蟲才爬出地面交配產卵。成蟲在夜間活動,產卵后即死亡。越老的牡丹植株受害越重。 防治方法 (1)天牛化蛹盛期進行中耕,破壞土室滅蛹。 (2)保護和利用其天敵。 (3)在牡丹根際打孔3-4回孔,深約20cm,每孔投放入磷化鋁一片,或將帶有蟲害的苗木放在密閉的室內用磷化鋁熏殺,均有好的效果。 (4)化學防治 在成蟲出土盛期即5月下旬可用50%馬拉硫磷乳劑15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200倍液等噴灑,5天1次,連噴2-3次即可。在卵孵化盛期澆灌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300倍液。 常用藥劑 馬拉硫磷乳劑、敵百蟲晶體、辛硫磷乳油、甲基異柳磷乳油、樂斯本乳油。 |
上一篇:低溫消滅種子病蟲害 下一篇:新疆大學洪湖柳樹上結了果子 原是蟲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