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織蛾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2 |
油茶織蛾 拉丁學名:Casmara patrona Meyrick 油茶織蛾又叫油茶蛀蛾、油茶蛀莖(梗)蟲、茶枝蛀蛾、鉆心蟲。分類地位:鱗翅目Lepidoptera織蛾科Oecophoridae。 分 布: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印度、日本。 寄 主:油茶、茶樹。 危 害 狀:以幼蟲從上而下蛀食茶枝,受害枝干中空枯死,一般老茶園和密度大的油茶林發生較多。 形態特征: 成 蟲:體長12-16,翅展32-40。體被灰褐色和灰白色鱗片。觸角絲狀,灰白色,基部膨大,褐色。下唇須鐮刀形,向上彎曲,超過頭頂;第二節粗,有黑褐色和灰褐色鱗片;第三節纖細,灰白色;第三節末端尖,呈黑色。前翅黑褐色,有6叢紅棕色和黑褐色豎鱗,在基部1/3內有3叢,在中部彎曲的白紋中有2叢,另一叢在此白紋的外側;后翅灰黃褐色。足褐色,前脛節灰白色,有黑色長毛;后脛節有褐、灰兩色相間的長毛。腹部褐色,有灰白斑,帶光澤。 卵:扁圓形,長1.1mm,赭色。卵上有花紋,中間略凹。 幼蟲:體長25-30mm,乳黃白色。頭部黃褐色,前胸背板淡黃褐色,腹末2節背板骨化,黑褐色。趾鉤三序缺環,臀足趾鉤三序半環。 苗木網,m.cqhuayin.com 蛹:長圓筒形,體長16-24mm,黃褐色。腹部末節腹面有一對小突起。 生活習性: 一年一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內越冬。次年3~4月開始化蛹,4~5月為化蛹盛期;5~6月為成蟲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幼蟲大量發生。卵期10~23天;幼蟲期包括越冬幼蟲在內長達9個月以上;蛹期一個月左右;成蟲壽命4~10天。 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卵散產于嫩梢上,每處產一粒。幼蟲孵化后葉腋蛀入嫩梢,而后由上而下蛀食木質部,每隔一定距離于枝上的背陰面咬一園形排泄孔,在排泄孔下方能見黃棕色顆粒狀糞便,這是鑒定此蟲為害狀的主要特征。如果在枝干下方發現比排泄孔稍大而橢園形的孔洞,外部有絲粘結封閉時,則幼蟲已化蛹。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每年8月剪除被害枯枝,集中燒毀。對較密的油茶林應及時疏伐與修剪,控制在每畝60~100株,保證林內通風透光。 2、成蟲趨光性強,在蟲口密度大時,可在羽化盛期進行燈誘,但要連續2~3年,可大大降低蟲口基數。 3、于初孵幼蟲期和幼蟲潛居卷葉危害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用量30-60ml/ha,兌水稀釋進行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噴霧。 |
上一篇:旱金蓮潛葉蛾防治方法 下一篇:大葉黃楊枯萎病防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