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鈴蟲需結合耕耙灌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3 16:14 |
冬季深耕、細耙、灌水既是棉 花增產(chǎn)的重要措施,也是消滅越冬 棉鈴蟲的有效方法。 冬季深耕 棉鈴蟲一般在距地面2.5 厘米至 6 厘米(深的可達9 厘米) 處化蛹越 冬,冬耕可以破壞蛹室,改變蛹體 的自然狀態(tài),降低翌春羽化率。深 耕可將部分深伏蟲蛹翻至地表,使 其干死、凍死或被天敵啄食。可將 部分淺土層的蟲蛹翻入土壤深層, 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悶死, 從而減少越冬蟲源。冬耕時間越早 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就要 抓緊進行,在大地封凍前耕完,以 延長風化時間,提高滅蟲效果。耕 翻深度應在10 厘米以上; 冬耕越 深, 滅蟲效果越好。需要說明的 是,由于棉鈴蟲成蟲飛翔能力強, 冬耕滅蟲必須大面積進行才能有 效。除預留的棉花白茬地外,麥田 套種行、果園空白地等,也要進行 冬季深耕。 耕耙結合 冬耕前先耙1 遍,耕翻后再細 耙,可以蓄水保墑,并能耙死部分 越冬蟲蛹。據(jù)調(diào)查, 棉田冬耕先 耙,能耙死76%至85.6%的棉鈴蟲 蛹,冬耕后蛹被埋入土壤深層,可 使其成活率降低86.4% 至92.5% 。 冬耕后耙地地塊,春季5 厘米土層 含水量為16.4%,而未耙地含水量 僅為8.2%。 耕后灌水 冬耕后接著冬灌或春灌,不僅 能沉實、風化土壤,而且還能提高 越冬蛹的死亡率。土壤相對含水量 在40% 時, 棉鈴蟲蛹死亡率為 35.7%,成蟲羽化率為40%;土壤含 水量在70%時,棉鈴蟲蛹死亡率為 46.7%,成蟲羽化率為33.3%;當土 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蛹的死 亡率為100%。有資料表明,冬耕冬 灌的地塊,棉鈴蟲蛹越冬死亡率在 80%左右,只耕不灌的地塊越冬死亡 率為60%至70%,不耕不灌的地塊 只有30%至40%。 (陳昊)
|
上一篇:油桐黑斑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吊蘭的病蟲害及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