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綿蚧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5 |
吹綿蚧(Icerya purchasi Mask.) 又名白條蚧.屬同翅目,珠蚧科.為梅花常見害蟲之一,吹綿蚧原產澳洲,但現在廣布于熱帶和溫帶較溫暖的地區.我國除西北外,全國各省(區)均有發生.長江以北多發生于溫室內,南方各省為害嚴重.寄主植物有玫瑰,金桔,牡丹,薔薇,月季,桂花,含笑,山茶,梅花,芙蓉,石榴,玉蘭,米蘭,佛手,常春藤,扶桑,柑桔,桃,李,梨等250多種. 一.形態識別 雌成蟲 卵圓形,桔紅色,體長2.5~3.5mm.背面隆起,并著生黑色短毛,披白色蠟質分泌物.無翅,足和觸角均黑色.雌成蟲成熟后,腹部末端有1個白色卵囊,囊上有脊狀隆起線14~16條. 雄成蟲 體瘦小,長3mm,翅展5~8mm.胸部黑色,腹部桔紅色.觸角10節,每節上生有很多微毛.前翅發達,紫黑色,后翅退化為平衡棒.腹末有2個肉質突起,各有4根長毛. 卵 長橢圓形,初產橙黃色,后變桔紅色,密集于卵囊內. 若蟲 初孵若蟲卵圓形,長0.66mm,桔紅色,觸角,足及體毛均發達.觸角黑色,6節.2齡后雌雄異形,2齡雌若蟲體橢圓形,背面隆起,散生黑色細毛,橙紅色,體被黃白蠟質粉及絮狀纖維.觸角6節.2齡雄若蟲體狹長,蠟質物少.3齡若蟲觸角均9節,雌若蟲體隆起甚高,黃白蠟質布滿全體.雄若蟲體色較淡.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雄蛹 體長3.5mm,桔紅色,被白色蠟質薄粉.繭白色,長橢圓形,繭質疏松. 二.生活習性 吹綿蚧在我國南方1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2~3代,華北2代.2~3代地區,以若蟲,成蟲或卵越冬.發生期各地不同.浙江第一代卵和若蟲盛期5~6月,第二代8~9月.四川第一代卵和若蟲盛期4月下旬~6月,第二代7月下旬~9月初,第三代為9~11月.吹綿蚧世代不整齊,同一時期內田間有各種蟲態. 若蟲孵化后在卵囊內經一段時間開始分散活動.初孵若蟲頗活躍.1~2齡向樹冠外層遷移,多寄居于新梢和葉背主脈兩側,2齡后向大枝及主干爬行.成蟲喜集居于主梢陰面及枝權處,或枝條葉片上.固定取食后終生不移動,吸取汁液并營囊產卵.卵產在卵囊內,產卵期達一個多月.每雌產卵數百粒,最多達2000粒.雌蟲壽命60d左右.卵和若蟲期因季節而異.春季卵期14~26d,若蟲期48~54d,夏季卵期10d左右,若蟲期49~106d.成,若蟲均分泌蜜露,導致花木煤污病的發生.溫暖高濕有利其發生.雄若蟲行動較活潑,經2次蛻皮后;口器退化,不再為害,在枝干裂縫或樹干附近松土雜草中作白色薄繭化蛹.蛹期7d左右.在自然條件下,雄蟲數量極少,不易發現. 三.危害癥狀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植株枝梢及葉背吸汁為害,可使樹勢衰弱,枝梢枯死,其排泄物能誘致煤污病,使全株枝葉發黑。 四, 防治方法: 1、結合修枝適當剪除蟲枝,以減少蟲口密度。 2、通風透光,抑制蔓延和繁殖。 3、人工防治 隨時檢查,用手或用鑷子捏去雌蟲和卵囊,或剪去蟲枝、葉。 4、生物防治 保護或引放大紅瓢蟲、澳洲瓢蟲,捕食吹綿蚧,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5、藥物防治 在初孵若蟲散轉移期,可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或用普通洗衣粉400-600倍液,每隔2周左右噴1次,連續噴3-4次。 |
上一篇:怎樣防治桑介殼蟲? 下一篇:百合灰霉病的識別與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