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莖潰瘍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8 |
番石榴莖潰瘍病(Guava Botryosphaeria fruit rot )又稱焦腐病,為害果實和技干,形成果腐和莖潰蕩。 癥狀 番石榴果實受害多在果實成熟時發生,從果實兩端開始發病,初生圓形淡褐色斑,潮濕時成熟果軟腐,后隨病斑擴大變暗褐色至黑色,最后整果黑腐,生許多小黑點。病果肉紫藍色至褐色。干燥條件下果皮皺縮(幼果果皮不皺)干腐,貯運過程中繼續為害。枝干染病病樹皮初呈淡褐色,沿莖上下擴展,兩側出現裂痕,呈潰蕩狀;進一步擴展,木質部外層變為褐色至黑褐色,莖潰蕩裂皮加重,樹皮沿病痕裂開。病斑繞枝干一周后致病株死亡。病樹皮上生小黑點狀子囊果和分生孢子器。 病原 Botryosphaeria rhodina (Cke.) Arx 稱柑橘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門真菌。子囊果埋生,近球形,暗褐色,大小224~280×168~280(μm),孔口突出病組織。子囊棍棒狀,壁雙層,具擬側絲。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單胞,無色或淡色,21. 3~32.9×10.3~17.4(μm)。無性態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riff. et Maubl. 稱可可球二孢,異名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真子座,球形、近球形,直徑112~252(μm),單個或2~3個聚生在子座內。分生孢子初單胞無色,成熟后雙胞褐色,表面有縱條紋,大小19.4~25.8×10.3~12.9(μm)。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番石榴莖潰瘍病以菌絲體、子囊果、分生孢子器在病樹枝干及落地病果上越冬。被害果枝、小枝是下年主要初侵染源。翌春產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該病可整年發生,10~12月樹干、枝上出現新病斑。4年以上的樹發病率達70%以上,6年以上死株嚴重。果腐發生于8月初,8月底~9月初達高峰,嚴重落果,貯運中繼續為害。泰國大果番石榴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選育抗莖潰瘍病的品種。 (2)采果后盡快清園。發病重的番石榴園冬季徹底清除病果、病枯枝和落葉,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翌年病菌來源。 (3)加強管理,注意施用鉀肥,提高抗病力。(4)發病前噴灑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類•硫磺懸浮劑7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
上一篇:浙江寧波欲推廣無污染的園林生物防治術 下一篇:啤酒花葉螨及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