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青枯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19 |
桑青枯病又名細菌性青枯病、細菌性枯萎病、瘟桑、疽桑,為害桑樹全株的一種細菌性病害。在中國的廣東發生,其中佛山地區發病最普遍。 病原為茄青枯假單胞桿菌假單孢桿菌屬,學名為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菌體短桿狀,無芽孢,無莢膜,長度約0.8-1.9μM。極生鞭毛,多數一根,偶有3根。菌落圓形,平滑有光澤,濕潤而呈粘液狀,初期灰白色,以后分泌水溶性色素而使成褐色。在10-40℃范圍內均可生長,以28-36℃生長最好,致死溫度為53℃ 10分鐘,適于生長的pH范圍為5-9,以7-8生長最好。 病原細菌能在土壤和遺落在土中的病株殘體上越冬,由根部(或莖部)傷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發病后病菌從病株組織散落土壤中,帶病苗木、接穗、插條等也是傳病來源,并通過調運而作遠距離傳布。本病在4-11月間都可發生,而以8-10月間發病最多。高溫多濕,尤以低洼積水地發病較重;桑樹摘頂或剪伐可促進發病。 病樹地上部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青枯,其中有些是全株葉片尚保持青綠而失水凋萎,有些則是從桑株的上、中部葉片的葉尖、葉緣先失水,然后變黃,褐而干枯,逐步擴展至全葉、全株。嚴重時病根的木質部變黑,根部腐爛、脫落。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實行檢疫,封鎖病區,嚴格控制病害向無病區擴展和從有病區傳入,培育實生苗時,要選用無病地作苗圃,用無病的桑苗和桑枝作嫁接材料,將病株挖起,集中燒毀,并進行病跡地土壤消毒,發病嚴重的地塊,實行與甘蔗、玉米、高粱、水稻等非寄主范圍作物輪作。 |
上一篇:銀蓮花白粉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綠化樹種害蟲刺蛾要及時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