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褐邊綠刺蛾發生及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21 |
來源:中國草坪網
分布與危害 褐邊綠刺蛾[Latoia consocia(Walker),異名Parasa consocia Walker] 別名青刺蛾、褐緣綠刺蛾、四點刺蛾、曲紋綠刺蛾、洋辣子,屬鱗翅目刺蛾科,廣布全國各地,寄主植物也較廣泛,可以為害油桐、茶樹、桑、核桃、蘋果、梨、柑桔、桃、李、櫻桃、山楂、棗、柿等植物。 為害特點 幼蟲取食葉片。低齡幼蟲取食葉肉,僅留表皮,老齡時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時僅留葉柄,嚴重影響樹勢。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16mm,翅展38-40mm。觸角棕色,雄彬齒狀,雌絲狀。頭、胸、背綠色,胸背中央有1棕色縱線,腹部灰黃色。前翅綠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緣為灰黃色寬帶,帶上散有暗褐色小點和細橫線,帶內緣內側有暗褐色波狀細線。后翅灰黃色。 卵 扁橢圓形,長1.5mm,黃白色。 幼蟲 體長25-28mm,頭小,體短粗,初齡黃色,稍大黃綠至綠色,前胸盾上有l對黑斑,中胸至第8腹節各有4個瘤狀突起,上生黃色刺毛束,第1腹節背面的毛瘤各有3-6根紅色刺毛;腹末有4個毛瘤叢生藍黑刺毛,呈球狀;背線綠色,兩側有深藍色點。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蛹 長13mm,橢圓形,黃褐色。 繭 長16mm,橢圓形,暗褐色酷似樹皮。 發生規律 北方年生1代,河南和長江下游2代,江西3代,均以前蛹于繭內越冬,結繭場所于干基淺土層或枝干上。1代區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6月上中旬-7月中旬為成蟲發生期,幼蟲發生期6月下旬-9月,8月為害最重,8月下旬-9月下旬陸續老熟且多入土結繭越冬。2代區4月下旬開始化蛹,越冬代成蟲5月中旬始見,第l代幼蟲6-7月發生,第l代成蟲8月中下旬出現;第2代幼蟲8月下旬-10月中旬發生。10月上旬陸續老熟于枝干上或入土結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數十粒呈塊作魚鱗狀排列,多產于葉背主脈附近,每雌產卵150余粒,卵期7天左右。 幼蟲共8齡,少數9齡,1-3齡群集,4齡后漸分散。天敵有紫姬蜂和寄生蠅。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結合營林措施,秋冬季摘蟲繭,幼蟲群集為害期人工捕殺,捕殺時注意幼蟲毒毛。 (2)根據成蟲趨光性,利用黑光燈誘殺。 (3)保護和引放寄生蜂。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藥劑防治。 幼蟲發生期可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噴藥防治。 |
上一篇:含笑 病蟲防治 下一篇:百日紅病害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