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葉腐病主要為害浮貼水面的葉片,
癥狀 病斑形狀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狀,褐色或黑褐色,壞死部后期出現白色皺球狀菌絲團,后生茶褐色球狀的小菌核,發病重的葉片變褐腐爛,難于抽離水面。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病原 病原為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核球形,橢圓形至洋梨形,初白色,后變黃褐色或黑色,表面粗糙,大小為(315~681)μm×(290~664)μm,外層的深褐色細胞大小為(4~14)μm×(3~8)μm,內層無色至淺黃色,結構疏松,組織里的細胞大小為3~6μm。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核隨病殘株遺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漂浮水面,氣溫回升后菌核萌發產生菌絲侵害葉片,病菌發育適溫25~30℃,溫度高于39℃或低于15℃不利發病,夏秋高濕多雨季節易發病。 苗木網,m.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①減少菌源,采收時清除病殘株,深埋或集中燒毀。 ②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每隔10d左右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