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槭錘角葉蜂的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1 |
種名: 槭錘角葉蜂 種拉丁名: Leptocimbex gracilenta (Mocsary) 國內分布: 江西(特嶺)、黑龍江 國外分布: 朝鮮 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 17-22 mm。頭紅黃色,具細刻點;單眼周圍、額和復眼上角有青銅色斑紋;穎南側脊鉤。單眼后區測溝較淺而且分開。觸角以下顏面、唇基、上唇及上顎淡黃色。觸角8節,端都3節膨大呈律狀,基部黃色,自第三節末端開始為深黃色。前胸背板黃色,前緣黑色;中胸前盾片、中胸盾片黑色;翅基片、小盾片、后胸背板黃色;前胸腹板黃色,中胸和后胸腹板黑色。腹部背板淡黃色,、基部黑色;第二、三背板幾乎全為黑色,后緣各有較寬的紅黃色帶;其余背板除基部為黑色外均為紅黃色;腹部腹面多為紅黃色。中、后足基節、轉節和腿節黑色,其余黃色;雌蟲腿節有較寬的黑色條紋。翅黃色透明;前翅前緣室、徑室、第一中室、第二中室、第一亞中室、第一、第二肘室全部以及第三、第四時室之半、臀室全部,均為煙褐色。 卵 扁,腎形,最寬處 08 mm,最窄處 0.4 mm,兩頭圓,長 3 mm。初產時為鮮綠色,近孵化時,白色透明,可以見到胚胎發育未完成的幼蟲,攪曲于卵殼內;卵殼的形狀隨著胚胎發育逐漸變成卵圓形,最寬處可增至 2 mm。 幼蟲 初孵幼蟲為灰白色,取食后為灰綠色。老熟幼蟲體長 35-40 mm。將體節分成5一7小節。氣門上線每節具黑色斑點1個,背線除前胸和尾節外,每節有1個小黑點。 繭、蛹 繭圓筒形,長 18-25 mm,寬 8 mm。雖殼牛皮紙質,內壁光滑,表面粘有枯枝落葉和泥土,顯得粗糙;前端有圓蓋,較易剝落。蝸長 15-22 mm。全身灰綠色,唇基、觸角、足和翅均黃色;觸角和足都曲置腹部。 苗木網,m.cqhuayin.com 生物學特性: 在江西廬山 1年發生 1代,以老熟幼蟲在 l—3 cm深表土及枯枝落葉層中結繭變為預蛹越冬。次年5月中旬開始進入蛹期。蟲期發生不整齊,5月底到6月初為化蛹盛期,6月中為本期。蛹期用一洲天。6月底開始羽化,7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7月下旬為調化末期。7月初開始產卵,7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7月下旬為產卵末期。卵7月上旬開始孵化,7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7月底為末期。幼蟲8月下旬開始下樹結英,9月上旬為盛期,9月中旬為末期。 成蟲壽命 6-25天。羽化多在 5-6時。室內飼養出的成蟲未見交尾,但雌由能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后代都為雄蟲。室外成蟲羽化后當天交尾,2-3天后產卵。產卵多在9時左右,且多在晴天進行。產卵時,成蟲先在林間飛舞,找到寄主植物后,在其周圍地被植物葉緣上表皮下產卵。成蟲找到適合產卵的植物葉片后,先用產卵器插入葉片邊緣的上表皮,產1粒卵,將產卵器拔出,在林中飛翔片刻,再在產第一粒卵的葉片上產第二粒卵。成蟲以此方式沿著葉綠一粒一粒地產卵,1片葉上產卵1—7粒。每只雌蟲一生可產卵敘余粒。經交尾產的卵發育成成蟲,雌、雄都有。卵期一般為5—7天。 初孵幼蟲將卵殼及葉表皮咬破,孵出后停息0.5-1小時,將卵殼吃掉,然后稍作停息,尋找寄主。幼蟲孵化多在4—5時。幼蟲4齡,1-2齡幼蟲危害植株下部嫩葉,3-4齡幼蟲危害植株中、上部葉片。幼蟲白天蟋曲在葉的背面不動。2齡以上幼蟲遇到干擾時,立即彈跳墜地,并從腹部氣孔上孔中放射出淡黃色液體,以示抵抗。幼蟲晚上取食或轉移寄主。幼蟲將葉片吃成缺刻,嚴重時僅留葉脈。老熟幼蟲排除體內糞便,下樹結繭。蝸期14-20天。在疏松表土層中結繭的有群集結繭習性,每群可多達物個,而在枯枝落葉層中結英者卻未發現此現象。 此蟲多發生在陰濕、地被植物較復雜的環境中。5月份降雨過多直接影響該蟲化踴和羽化出土,因而可抑制此蟲大發生。在械屬植物中,由于種類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以日本雞爪械受害最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林業防治 對槭錘角葉蜂可將日本雞爪槭栽在陽光充足、干燥的地方,而將雞爪槭栽在只有漫射光的地方。 2.人工防治 (1)在小面積幼林可震落捕殺幼蟲,亦可人工挖繭和摘除有卵葉片。(2)對槭錘角葉蜂可在冬季清除林下枯枝落葉,集中燒毀,并疏松表土以消滅部分預蛹。(3)摘除幼枝上熊毛錘角葉蜂的繭蛹,集中銷毀。 3.生物防治 在寄生率較高的情況下要嚴禁使用化學藥劑,以保護利用天敵。 4.化學防治 應用90%敵百蟲晶體、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飛機噴霧濃度為1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噴殺幼齡幼蟲。 |
上一篇:茶花常見病蟲害 下一篇:八仙花的芽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