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棉木金星尺蛾的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1 |
絲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屬鱗翅目、尺蛾科,別名黃楊金星尺蠖。我國分布于華北、中南、華東、西北地區。為害絲棉木、黃楊、衛矛、榆、楊、柳等。幼蟲食葉為害,常將葉片吃光,造成黃楊綠籬成片枯死,嚴重影響環境美化。 形態識別 成蟲:體長12~17 mm,翅展31~52 mm。翅底銀白色。前翅外橫線呈1行斷續的淡黑色斑,其下端為1大黃褐色斑;中橫線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1大斑,翅基有1深黃、褐、灰色花斑。后翅外、中橫線與前翅外、中橫線斷續相接,在臀角處有1黃褐色大斑。腹部橙黃色,有三列黑斑,背中一列,腹兩側各一列。 卵:橢圓形,長約0.7 mm。初產乳白色,后轉為灰綠色,近孵化時呈灰黑色。卵殼上具有方格紋。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30 mm,體褐色。頭黑色,前胸背板黃色,有5個并列的小黑斑點。胸足、腹足及臀板黑褐色。背線、亞背線、氣門上線為藍白色縱帶。 蛹:棕褐色,長約13~15 mm,腹末有1分叉的臀棘,黑色。 生活史及習性 絲棉木金星尺蛾在武漢地區一年發生4代。在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 越冬代的蛹于4月下旬開始羽化為成蟲。各代成蟲發生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中旬、9月上旬;各代幼蟲為害盛期則分別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10月上旬。成蟲晝伏夜出,白天多靜止于葉背,夜間交尾、產卵,趨光性較強。卵多產于植株上部葉片的葉背或枝干、葉柄、小莖交接處,成塊狀或成堆產。 苗木網,999miaomu.com 卵多于黎明前孵化,初孵出來的幼蟲乳白色,群居取食幼嫩葉片成透明斑狀。2齡后爬行分散食葉。3~4齡幼蟲為暴食期,多在離枝頂5 cm以下的葉片上取食。各齡幼蟲有吐絲習性,受驚時即吐絲下垂,并有假死現象,行走時打拱成橋狀。幼蟲老熟后,爬至植株附近的表土中作很薄的土室化蛹,化蛹場所多選擇有枯、落葉復蓋的較蔭蔽,且濕潤的地方。 各蟲態歷期:一年發生4代的華中地區,第一代卵歷期10~12 d,幼蟲23~29 d,蛹12.5 d;第二代卵歷期7~9 d,幼蟲20~22 d,蛹17.6 d;第三代卵歷期7~9 d,幼蟲19~21 d,蛹11.7 d;第四代卵歷期12~14 d,幼蟲28~35 d,蛹150~180 d。成蟲壽命雄成蟲平均為7 d,雌成蟲平均12 d。 發生與環境的關系 氣候。冬、春氣候適宜,越冬代成蟲羽化量大,產卵多;卵孵化前氣候適宜則幼蟲發生量大,反之則小。夏季高溫干旱時間過長,會造成部分蛹休眠越夏或死亡,造成后代成蟲羽化量減少。各代成蟲羽化后若遇上大風大雨,交配機會減少,受精卵量少,下代幼蟲數量相對減少。幼蟲期特別低齡幼蟲期,遇上暴雨沖刷會造成大量死亡。蛹期土壤過于潮濕或干旱,也容易使蛹霉爛或不能羽化。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食物。食料不足則蛹體較小,羽化后的成蟲個體變小,產卵量亦較少。寄主植物生長嫩綠、繁茂,較蔭蔽的地方則蟲量一般都很大。 蟲情調查及預測方法 在掌握當地絲棉木金星尺蛾各世代、各蟲態的發育歷期的基礎上,通過期距法,推算下一代或下一蟲態的發生時期,以掌握防治的最佳時間。例如:已知當地該蟲一年發生4代,越冬代成蟲于5月10日為羽化盛期,第一代幼蟲應在何時出現?由于第一代卵的歷期為10~12 d,故可知第一代幼蟲應發生在5月中下旬,并開始出現為害。 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結合冬春修剪,清除老枝枯葉等工作的同時,松土滅蛹。 物理防治。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生物防治。在公園、生活小區等人流量較大地域,噴霧每克含孢量100億以上的B.t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殺蟲效果達85%以上。 化學防治。幼蟲發生期,噴施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到95%以上。 |
上一篇:金合歡常見病蟲害防治 下一篇:香樟病蟲害癥狀及其防治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