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球堅蚧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2 |
【形態特征】 成蟲:雌體近球形,長4.5mm,寬3.8mm,高3.5mm,前、側面上部凹入,后面近垂直。初期介殼軟黃褐色,后期硬化紅褐至黑褐色,表面有極薄的蠟粉,背中線兩側各具l縱列不甚規則的小凹點,殼邊平削與枝接觸處有白蠟粉。雄體長1.5-2mm,翅展5.5mm,頭胸赤褐,腹部淡黃褐色。觸角絲狀10節,生黃白短毛。前翅發達白色半透明,后翅特化為平衡棒。性刺基部兩側各具1條白色長蠟絲。 卵:橢圓形,長0.3mm、寬0.2mm,附有白蠟粉,初白色漸變粉紅。 若蟲:初孵若蟲長橢圓形,扁平,長0.5mm,淡褐至粉紅色被白粉;觸角絲狀6節;眼紅色;足發達;體背面可見10節,腹面13節,腹未有2個小突起,各生1根長毛。固著后體側分泌出彎曲的白蠟絲覆蓋于體背,不易見到蟲體。越冬后雌雄分化,雌體卵圓形,背面隆起呈半球形,淡黃褐色有數條紫黑橫紋。雄瘦小橢圓形,背稍隆起。僅雄有蛹。 蛹:長1.8mm赤褐色;繭長橢圓形灰白半透明,扁平背面略拱,有2條縱溝及數條橫脊,末端有1橫縫。 【發生規律】 一年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上越冬,外覆有蠟被。3月中旬開始從蠟被里脫出另找固定點,而后雌雄分化。雄若蟲4月上旬開始分泌蠟繭化蛹。4月中旬開始羽化交配,交配后雌蟲迅速膨大。5月中旬前后為產卵盛期。每雌一般產卵千余粒。卵期7天左右。5月下旬-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初孵若蟲分散到枝、葉背為害,落葉前葉上的蟲轉回枝上。以葉痕和縫隙處居多,此時若蟲發育極慢,越冬前脫1次皮,10月中旬后以2齡若蟲于蠟被下越冬。雌雄比3:1。雌蟲壽命2天左右,可與數頭雌蟲交配。未交配的雌蟲產的卵亦能孵化。全年4月下旬-5月中旬為害最盛。 |
上一篇:萱草葉枯病防治 下一篇:梨樹梨圓蚧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