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茶刺蛾的無公害防治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33 |
一、為害: 茶刺蛾是茶樹刺蛾類的一種重要害蟲,茶刺蛾以幼蟲取食成葉為害茶樹,影響茶樹的生長和茶葉的產量。 二、形態特征: 茶刺蛾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成蟲、卵、幼蟲和蛹4個階段。成蟲體長12~16毫米,體和前翅淺灰紅褐色,后翅灰褐色,近三角形。卵扁橢圓形,黃白色,半透明。幼蟲共6齡,最長時體長30~35毫米,長橢圓形,背部隆起,黃綠至綠色。各體節有2對刺突,分別著生于亞背線上方和氣門上線上方。體背第二對與第三對刺突之間有1個綠色或紅紫色肉質角狀突起,明顯斜向前方,這是區別于茶園其他刺蛾幼蟲的最明顯特征。幼蟲背線藍綠色,中部有1個紅褐或淡紫色菱形斑,氣門線上有一列紅點。蛹橢圓形,淡黃色,長約15毫米,蛹繭卵圓形,褐色。 三、發生特點: 一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茶叢根際落葉和表土中結繭越冬。各代幼蟲分別在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進入為害盛期,其中7~8月受害重。成蟲喜在黃昏前后羽化和活動,成蟲羽化當天晚間即能交配、產卵,產卵期2~3天,主要棲息在茶叢下部葉片背面,有較強的趨光性。幼蟲分散為害,幼蟲共6齡,初孵幼蟲活動性弱,一般停留在卵殼附近取食;1、2齡幼蟲取食茶樹葉片下表皮及葉肉,殘留上表皮,被害葉呈現嫩黃色、漸變成枯焦狀半透明斑塊;3齡后取食葉片成缺口,并逐漸向茶叢中、上部轉移,夜間及清晨爬至葉面活動;4齡起可食盡全葉,但一般食去葉片的2/3后,即轉另葉取食。幼蟲喜食成、老葉,但當成、老葉被食盡后,則爬至蓬面取食嫩葉,當一叢茶樹被蠶食盡后,逐漸向四周茶叢擴散。老熟后爬至土表茶莢分杈處或枯葉下結繭化蛹。天敵有寄生蠅、姬蜂、真菌、病毒等,在天敵因子中,茶刺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制約作用最明顯,一般田間罹病率為20%~30%,可高達70%以上。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四、防治方法: 1)清園滅繭。在茶樹越冬期,結合施肥和翻耕,將茶樹根際的枯枝落葉清至行間,深埋入土,使其中的繭不能羽化,減輕次年害蟲的發生量。 2)燈光誘殺。利用茶刺蛾成蟲的趨光性,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在2、3齡幼蟲發生期,采用低容量側位噴霧方法,將藥液噴在茶樹中下部葉背進行防治。藥劑可選用8000國際單位蘇云金桿菌800倍液,茶刺蛾病毒制劑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聯苯菊酯水乳劑3000倍液和0.6%清源保水劑800~1000倍液。 |
上一篇:如何防治懸鈴木方翅網蝽 下一篇:雞冠花病毒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