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紅蜘蛛防治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3 16:39 |
危害杜鵑的紅蜘蛛主要是短須蟥(又稱茶花蜘蛛)。群集于葉背近主脈處,刺吸汁液,使葉背呈現(xiàn)油漬狀紫褐色斑點,葉面呈灰白色斑點。受害葉片失去光澤,葉柄呈紫褐色,嚴重時葉片枯黃,早期脫落,影響杜鵑生長。 短須螨的雌成蟲橙紅色至暗紅色,長約0.3毫米,近橢圓形,體背隆起,上有下規(guī)則的黑色斑點,有4對足。幼螨呈鮮紅色,圓形,有光澤,長約0.1毫米。若螨橙紅色,體長約0.2~0.3毫米。短須螨1年發(fā)生6~7代,以雌成蟥群集在植株根部或葉背、葉掖越冬。第2年春季爬到葉片上危害并產(chǎn)卵。高溫干旱對其繁殖非常有利,所以每年7~9月盛夏季為其發(fā)生盛期。 杜鵑短須螨的防治措施: 一是應注意清除越冬雌成蟲 ,入溫室前徹底清潔盆花,剪除病枯葉集中燒掉,并噴波美0.5度石硫合劑。 二是發(fā)生期藥劑防治,可采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2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等藥劑噴灑。 |
上一篇:棕櫚科植物的新害蟲 下一篇:一品紅根腐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