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鳳翔縣:黑絨金龜子的發生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41 |
黑絨金龜子(俗稱螻虎),體長7-8毫米,體色黑褐或紫褐色,體表有黑褐色絨毛。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越冬,次年4月出土活動,后在雜草、楊、柳、榆樹葉片上取食。農作物幼苗出土后,遷移到向日葵、豆類等作物上取食危害。白天潛伏于雜草、土縫內。多于傍晚飛出群集危害,咬食柳、榆、果樹嫩葉、苜蓿及向日葵、甘薯、馬鈴薯、菜豆等農作物幼苗。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于5-7月成蟲產卵。卵孵化為幼蟲蠐螬(壯地蟲)后,繼續咬食危害作物地下根及地下莖。 防治措施: 1、人工捕殺:利用害蟲成蟲的假死習性,于黃昏時發動群眾采取振落法捕殺成蟲,大面積連續進行。 2、燈光誘殺:晚上利用害蟲的趨光習性,燈光或殺蟲燈誘殺。 3、毒餌誘殺:黑絨金龜子以溫暖無風的天氣出現最多,一般在下午日落后6~10時飛出危害最盛。可利用喜食榆、柳、楊樹枝葉的習性,于傍晚將楊柳枝噴蘸80%敵百蟲100倍液,然后分散安插在田里誘殺其成蟲。 4、毒土觸殺:地面撒施敵馬粉或甲敵粉,然后淺鋤與土混合,當害蟲潛伏入土時可觸殺而死。 5、噴藥防治:被害作物上選用以下農藥于葉面和地表噴霧防治。40%辛硫磷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4.5%瓢甲敵乳油15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 |
上一篇:大麗花灰霉病防治 下一篇:大花蕙蘭蝸牛防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