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紅猝倒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46 |
一串紅猝倒病學名pythi aphanidermat(Eds.)fitzp ,除為害一串紅外,還為害雞冠花、鳳仙花、翠菊、三色堇等花卉。在我國分布較廣泛。 癥狀 該病害易在育苗期發生。易引起爛種,幼苗期感病莖或根會產生水漬狀病變,病部有縊縮現象,呈黃褐色,病情向植株上下擴展,致幼莖呈線狀,濕度大時病部附近或土面上長出白色綿毛狀霉,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該病擴展迅速,嚴重時一夜之間成片幼苗猝倒在畦面上。 病原 該病害由瓜果腐霉屬卵菌引起,菌絲體呈白色棉絮狀;菌絲無隔膜,無色,直徑2.3-7.1微米。菌絲與孢囊梗區別不明顯。孢子囊大小63-725×4.9-14.8微米,絲狀或分枝裂瓣狀,或呈不規則膨大,泡囊球形,內含多個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大小12-17×5-6微米,腎形,側生茸鞭和尾鞭2根鞭毛,等長。藏卵器球形,直徑14.9-34.8微米。雄器袋狀至寬棍狀,大小5.6-15.4×7.4-10微米。卵孢子球形,平滑,直徑14.0-22.0微米。該菌在年平均氣溫高的地方出現頻率較高。 發病特點 該病菌以卵孢子在表土層越冬,一般為12-18厘米厚處,并長期存活。翌春,在適宜條件下產生孢子囊,以游動孢子或侵染幼苗引起猝倒。在病苗上產出孢子囊及游動孢子進行再次侵染,借灌溉水或雨水濺射到貼近地面的根莖上引致更嚴重的損失。幼苗子葉養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實之前是感病期,即在幼苗長出1-2片葉時發生,3-4月為育苗發病高峰期。在地溫15-16度為病菌生長適宜,濕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地溫10度即可發病。育苗期出現低溫、高濕條件,利于發病。苗床低洼、播種過密不通風、澆水過量床土濕度大發病重。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在苗期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調節通風透光,雨季注意園中排水措施,保持適當的溫濕度,必要時進行更新床土提倡施用生物肥及腐熟肥,選用新土。及時清理,發現病苗立即拔除,減少病源。 (2)因地制宜的選擇抗病品種。 (3)選用無滴膜蓋棚室,改善光照條件,增加光照強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 (4)化學防治及時噴灑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或61%乙磷錳鋅可濕粉5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倍夜,每平方米噴淋對好的藥液2-3升,防治1-2次。 常用藥劑 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1%乙磷錳鋅可濕粉、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 |
上一篇:魯冀兩省簽訂美國白蛾聯防聯治協議 下一篇:梅花炭疽病的癥狀及其防治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