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角斑病的發生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6:50 |
癥狀 只為害葉片。開始時產生褐色小斑點,以后病斑以葉脈為界,逐漸擴大,呈不規則的多角形,色赤褐,周圍往往有黃色暈環。后期長出黑然霉狀小點,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病原菌為枇杷尾孢,也是一種半知菌。學名Cercospora eribortryae (Enj.)Sawada。病菌發育到一定階段時,由部分菌絲體集結在寄主表皮下,形成菌絲塊。菌絲上長出分生孢子梗,初生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單胞,淡褐色。老熟時先端稍彎曲,顏色變深,有1~5個隔膜。分生孢子無色,鞭狀,直或彎,有隔膜38個。以菌絲塊、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病葉上越冬。 發病條件 土壤瘠薄,管理不善,樹勢較差的果園發病較早較重。全年均可發病,一年內可多次侵染。灰斑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氣溫24~28℃,高于32℃及低于20℃都不適宜。干旱時容易發生灰斑病和角斑病; 多雨及溫暖季節,土壤排水不良,容易發生斑點病。品種間感病情況有差異。生長勢強的如夾腳、寶珠、青種等較抗病,生長勢中等及稍弱的如照種、白玉等較易感病。 防治方法: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加強肥培,增強樹勢;避免棚內濕度太高;并要清除落葉、爛果,減少病源。噴灑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 600倍液防治。在采果后至開花前,可用0.3%-0.4%波爾多液防治。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園林植物需防藥害 下一篇:烏桕常見病蟲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