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蘆薈后茬蔬菜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01 |
以前我區大棚蔬菜受根結線蟲病的為害較輕,自從前幾年受蘆薈市場炒作的影響,200余戶菜農把300多個蔬菜大棚改種蘆薈,炒作過后,農戶又棄蘆薈再種蔬菜。經調查后發現,凡是種植過蘆薈的大棚,不論年限長短,普遍發生較重的根結線蟲病,幾乎所種植的蔬菜種類都受害,嚴重的幾乎生產不出商品菜,不僅蘆薈損失嚴重,其后茬蔬菜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1 蘆薈后茬蔬菜根結線蟲病受害癥狀
根結線蟲病對葫蘆科瓜類、茄科西紅柿茄子、傘形科芹菜、菊科茼蒿、十字花科水蘿卜為害嚴重。根據我區大棚觀察,受害蔬菜典型癥狀為根部形成葫蘆狀根結,以側根和須根為多,最小的根結肉眼可見,小米粒大小或呈微腫狀,較大的根結呈球狀,綠豆或黃豆大小,中后期根部可產生形狀各異的大型腫大物。根結初為白色,表面光滑,后期變褐、粗糙。對以收獲地下肉質根為主的蔬菜如水蘿卜,肉質根受害后表面變暗褐色,無光澤。在線蟲侵入點的周圍腫脹、突起,形成許多2~4mm大小的蟲癭(根結)。組織自表面向內變褐,大部分肉質根可食用,但無法上市;對以收獲地上部為主的蔬菜如瓜果類,植株表現生長不良、矮小、黃化、萎蔫,似缺水或枯萎癥狀,結果少而小,且多為畸形。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常導致一些病菌和土壤害蟲的侵入,造成更大的損失。
2 蘆薈后茬根結線蟲病發生原因
2.1 蘆薈本身是南方根結線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鑒定,蘆薈茬根結線蟲主要是南方根結線蟲。起初蘆薈苗主要是從南方引進,大棚栽培蘆薈后,蘆薈植株帶來了大量的南方根結線蟲。對蘆薈大棚土壤多點取樣分離檢測表明:100克土壤中有根結線蟲幼蟲47~457頭。對蘆薈根部分離檢測表明,1克蘆薈根部有根結線蟲2令幼蟲100余頭。所以一旦后茬種上蔬菜,不久便顯示出根結線蟲病。雖然蘆薈能誘發產生南方根結線蟲病,但蘆薈本身并不顯癥,蘆薈根部看不到根結,所以菜農最初不了解這一特性,容易忽視對根結線蟲病的防治,等發現后已經給大棚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
2.2 大棚為南方根結線蟲病發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南方根結線蟲最適宜的生長發育溫度是25℃,發育期的最低溫度是10℃,低于10℃不發育,常時間低于0℃或高于40℃都會死亡。在北方,深冬季節大棚溫度基本在10℃以上,保證了南方根結線蟲在大棚順利越冬并危害;在露地,冬季由于長時間溫度低于0℃以下,不能露地越冬。所以冬暖大棚為南方根結線蟲在冬季的繁殖生長和危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3 南方根結線蟲病在大棚發生規律
3.1 發生世代 經我們普查及調查表明,南方根結線蟲病在大棚全年均有發生,世代重疊,1年發生約5代:第一代2月上、中旬至3月中、下旬發生;第二代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三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這一代除大棚受害外,也在夏露地發生;第四代7月下旬~10月上旬,除大棚受害外,也為害夏秋露地、夏秋保護地蔬菜;第五代10月中旬至翌年1月發生為害。當年第五代和翌年第一代是大棚發生為害關鍵世代,控制好壞對全面控制根結線蟲病和大棚蔬菜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3.2 生長特點 南方根結線蟲自身遷移傳播的能力有限,傳播途徑主要借助病土、病苗、以及病殘體、肥料、灌溉水、農具和雜草等途徑傳播。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從卵、幼蟲、成蟲完成一個生活史大約需40~50天。二齡幼蟲在適宜土壤條件下不斷侵入感病寄主新生的根尖,然后定居不動刺激細胞增生形成根結。根結線蟲在土壤里從5~50cm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5~20cm的土壤耕作層。經調查表明南方根結線蟲的發生,砂土重于粘土,因為砂壤土質地松軟通風透氣性良好,最適宜根結線蟲活動,繁殖能力強發病嚴重;而粘土質地緊密透氣性差對線蟲的活動和繁殖都不利因此發病相對輕一些。土壤含水量40%~50%左右,半干半濕的環境非常有利于根結線蟲生長。
4 蘆薈后茬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
4.1 農業防治 清除棚內植株殘體及雜草,帶出棚外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蟲源;在大棚輪作糯(甜)玉米或百合科蔥、蒜、韭菜等抗(耐)線蟲病的作物;種植生長期在
40天以內的速生小菜,以減少土壤線蟲量,控制發病或減輕對下茬的為害;選用小麥玉米茬或無線蟲的土壤培育無病壯苗,嚴防定植病苗;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質做底肥,不施用病田土壤漚制的有機肥,保證糞肥不帶線蟲;保證大棚蔬菜良好的肥水條件,使其生長健壯,增強對線蟲病的抵抗力。
4.2 物理防治 在病棚使用的生產工具清洗干凈后方可換棚使用,以切斷線蟲通過農事操作的途徑傳播;寒冬季節將大棚自然暴露一冬,可凍死絕大部分蟲卵;夏季大棚休閑時,深翻土壤20cm以上,澆透水使土壤水分呈飽和狀態,蓋上地膜密封,陽光照射達20天以上,使線蟲高溫缺氧窒息而死,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
4.3 生物防治 使用E-2001微生物菌劑。125mlE-2001微生物菌劑兌清潔水至12.5L成母液,用紗布蓋好,置于溫暖地方擱置3天,以使微生物由休眠狀態復活。第一次于播種或定植前1~2周在清早或傍晚沒有太陽直射光情況下,把12.5L母液加入一定量清潔水均勻灑在1000m2地里,然后耕翻一次;第二次于蔬菜定植后把提前培養好的母液稀釋100倍,然后每株澆250ml。注意該菌劑不能與化學合成劑混合使用。E-2001每ml含有2億個有益細菌,使用后能提供有益細菌抑制病菌生長的土壤環境,使土壤病菌、根結線蟲自然被除掉。防治效果達95%以上。
4.4 化學防治
4.4.1 石灰氮防治技術 利用石灰氮處理土壤防治根結線蟲和土傳病害,不僅操作簡單、無污染,防治效果良好,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肥效。清潔大棚后,利用夏季7~8月份天氣最熱、光照最好的一段時間,每1000m2施用軋碎的稻草或麥秸等未腐熟的有機物1~2t,石灰氮80kg,均勻混合后撒施于土壤表面。用旋耕機將有機物(肥)均勻地深翻入土中(30~40cm深度),盡量增大石灰氮與土壤質粒的接觸面積。土壤深翻、整平后,做成高約30cm、寬約60~70cm的壟。用透明薄膜將土壤表面完全封閉。從薄膜下往壟間灌滿水,直至壟面濕透為止。在漏水多的地方再灌一次,但不用一直積水。將大棚完全封閉。利用太陽能日光照射使20~30cm深度的土層能較長時間保持在40~50℃之間(土表溫度可達70℃以上),持續20~30天,即可有效殺滅土壤中的南方根結線蟲、真菌、細菌、雜草等有害生物。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7~14天后方可播種或定植蔬菜。
4.4.2 阿維菌素防治技術:種植前用1.8%阿維菌素1~1.5ml/m2兌水4kg,均勻溝施或穴施,淺覆土后播種或定植。在生長期易感病的蔬菜再用1.8%阿維菌素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每株250~500ml,防治效果達75%左右。
李梅(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農技中心)
|
上一篇:花木的根癌病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狐尾椰子的栽培管理技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