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柑春季急性型炭疽病的發生與樹體缺鉀的關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01 |
筆者在宜昌縣柑桔示范場調查,椪柑每年3-5月出現異常落葉,在5~10天內老葉從葉尖開始向葉基失綠變黃,直至延伸到全葉1/3~1/2時,主脈變黑褐色失水皺縮,葉尖開始變褐焦枯脫落;或老葉片葉脈間出現不規則斑塊狀葉肉失綠變黃,而后變黃處出現黑褐色斑點而脫落。嚴重時當年萌發新芽枯死并伴隨著一年生末次梢所有老葉脫落枝梢枯死。枯枝落葉上出現明顯炭疽病病癥,這種現象在生產上多視為急性型炭疽病。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出現上述癥狀之前多始于葉片變黃這一現象。為了探討缺鉀引起葉片黃化脫落與炭疽病發生的關系,進行了本試驗。 1999年4月在本縣柑桔示范場10年生枳砧椪柑園設點。設5個處理:A.0.5%尿素液;B.0.5%尿素+0.5%磷酸二氫鉀;C.0.5%尿素+0.5%磷酸二氫鉀+0.5%硫酸鋅;D.0.5%尿素+0.5%硫酸鋅;E.對照(清水)。先在樹干上人工引孔(孔徑0.2~0.3 厘米),孔深達木質部髓部。采用人體輸液方法,將5種處理溶液裝入500 毫升玻璃瓶中,利用高差(高差1.7~2.0 米)自然壓力將溶液輸入樹體中,大約72小時可以輸完。 結果表明,輸液后第4天開始見到黃葉返青,第10天黃化葉即恢復正常葉色。上述5個處理黃化葉增減率(即落葉率)分別為-4%、-45.7%、?-22.6%、?-20.5%和3.3%。從中看出,給樹體輸鉀、磷、鋅、氮等,能使黃花葉恢復正常,基本遏止了葉面繼續變黃,抑制急性型炭疽病的發展。同時,看出鉀對炭疽病的抑制作用,施鉀的B、C兩處理與施其他養分比較,黃化葉率最低,落葉率最低。經方差分析,與另3個處理間(A、D、E)存在極顯著差異,即鉀可抑制炭疽病的發生。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椪柑需肥量極大,尤其是對鉀的需求量更大,若不及時補充勢必會導致樹體衰弱,造成炭疽病的發生。生產上常用殺菌劑來防治炭疽病,效果并不理想。改用輸液方式補施和增施鉀、磷等肥料,不僅減少了用藥,而且對炭疽病防治效果明顯,同時還給樹體補充了養分,改善了果實品質。 |
上一篇:女貞葉銹病 下一篇:金魚草銹病的癥狀及其防治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