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針松皰銹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02 |
分布及危害 五針松皰銹病又名干銹病,是發生在各種五針松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內的危險性病害。已知我國的紅松(Pinus koraiensis)、華山松(P.armandi)和喬松(P.griffithi)發生該病,造成巨大損失。紅松皰銹病發生在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區,據遼寧省草河口林場1975年調查,該場的人工林發病率達60%以上,其中因病死亡的幼樹竟達40%。四川省30多個縣市高海拔山區的華山松皰銹病很普遍,僅廣元、達縣和雅安三地、市的人工林發病面積已超過6600ha,因病死亡的樹木達數十萬株。關于其它發生地區尚缺少系統的調查研究。 【癥狀】 病害發生在枝干皮部,但不為害木質部,先在側枝基部發病,然后向干皮擴展,有時枝干同時發病。發病部位常在地上150cm以內的枝干上。病初,皮部略腫變軟,于5月初開始生裂紋,并由其中生出黃白色皰囊,6月上、中旬成熟呈桔黃色。皰囊的形狀、生長方向和破裂方式都沒有一定。自5月中旬起,囊破,飛散粉狀銹孢子,最后留下膜狀白色包被并逐漸散落消失。至6月末大部分皰囊已破散,老病皮粗糙,且常生一層煤污菌類,顯黑色。8月末,9月初,在病皮的上、下兩端或僅在上端出現混有性孢子的蜜滴,初乳白色,后變桔黃色,帶甜味。剝下樹皮時,可見皮層中的性孢子器,干后呈血跡狀,暗紅色。 本病嚴重影響紅松及華山松的生長,據調查紅松病樹當年松針長度較正常的減少30%,其絕對干重減少27%,新病皮的酸度值降低0.3,無皰囊老病皮降低0.4,而健康皮部為5.3。病樹主梢最短的為21mm,最長的為65mm,健梢為366mm。病梢直徑逐年遞減。結果使病樹冠形與高度發生巨變,樹冠變圓,樹高僅為健株的4/5~3/5。病樹生理機能衰退,且常引起次期害蟲的蛀食和野鼠的啃咬,加速病樹的死亡。 苗木網,m.cqhuayin.com 【病原】 本病系由茶蔗生柱銹菌引起(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 ex Rab.)它是長循環型異主寄生菌。性孢子及銹孢子階段產生在紅松、華山松等五針松枝干皮部,夏孢子及冬孢子階段在東北地區產生在返顧馬先蒿、返顧馬先蒿多枝變種、穗花馬先蒿和東北茶蔗子的葉片上,人工接種時還生在興安茶藤子葉片上、東北尖葉茶蔗子葉片上和刺梨的葉片上。在四川省產生在狹萼茶蔗子葉片上。 性孢子器扁平,埋生在皮層中。性孢子鴨梨形,無色,2.4~4.2μm×1.8~2.4μm。銹孢子器皰囊狀,桔黃色,高4~6mm,直徑3~5mm,長4~40mm。包被囊狀白色,由多層細胞組成,最外層的細胞梭形。銹孢子單胞,鮮黃色,22.8~33.6μm×14.4~28.8μm,平均23.7μm×29.2μm,成堆時桔黃色。銹孢子球形至卵形,表面有平截柱形的粗疣,其上有5~7層突起環紋,表面還有明顯的平滑區,其表面與粗疣頂端在同一球面上。夏孢子堆初為有光澤的枯紅色丘疹狀,破裂后呈桔紅褐色粉堆。夏孢子球形至橢圓形,有細刺,鮮黃色,15.6~30.0μm×13.1~20.6μm,平均17.6μm×23.2μm。冬孢子堆柱形,密生于葉背,赤褐色,初直立,后扭曲,直徑8.7~165μm,長50~1900μm。冬孢子略呈梭形,褐色,36.0~59.0μm×13.0~13.5μm,成熟后在低溫多濕條件下萌發產生擔子及擔孢子,此時的冬孢子柱外觀上有一層白粉。擔孢子球形,有一嘴狀突起,淺黃色,10~12μm。 苗木網,m.cqhuayin.com 【發病規律】 病樹如未死,年年產生銹孢子。銹孢子在10~19℃下,遇冷涼多濕,出現雨、露、霧的條件時,萌發生芽管,由氣孔侵人轉主寄主茶藤子或馬先蒿葉片。經10~11日,便產生夏孢子,并進行再侵染。8月中、下旬至9月初(個別林區在7月初)便在轉主寄主上產生冬孢子柱。冬孢子由冬孢子推頂部向基部依次成熟,最外層的生命力最強。只有在16℃下形成的冬孢子,在20℃下容易產生擔子與擔孢子,并在10~18℃下向五針松松針侵染。因此,擔孢子向松針的侵染只在冷涼多濕條件下發生,這種侵染不一定年年發生。擔孢子芽管侵入松針后形成的單核菌絲,在松針中擴展。經3~7年,由松針伸延至小枝和主干,并產生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以后年年繼續產生。在東北地區銹孢子在天然林中侵染茶蔗子,在人工林和次生林地帶侵染馬先蒿,待林分逐漸成長,林內光線甚少時,轉主寄主植物使被抑制逐漸稀少了,此時病害不再在該林分內發生。有資料證明,造林地中的皰銹病,常常是在苗期感染的。 【防治措施】 嚴格檢驗苗木帶病情況,杜絕病苗上山造林。用五氯酚鈉、二甲四氯、莠去凈、非草隆、殺草丹等除草劑,滅除苗圃及其周圍500m以內的茶藨子和馬先蒿,用量為1~5g/m2。幼樹發病時,于銹孢子未飛散時,用270℃餾分的松焦油涂刷病部,殺滅銹孢子,繼續涂刷2~3年后,病樹可恢復健康。適時修枝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
上一篇:佛肚樹吹綿介防治方法 下一篇:紅提葡萄盤狀盤多毛孢枝枯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