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白絹根腐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1 |
獼猴桃白絹根腐病(Yangtao Sclerotium wilt)多見侵害根頸及其下部30cm內的主根,很少為害側根和須根。 癥狀 發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長滿絹絲狀白色菌體。菌絲輻射狀生長,最后包裹住病根,其四周的土壤空隙中也被菌絲充溢呈白色。后期,菌絲彼此結合成菌索,繼縮結成菌核。菌核形成初期為白色松絨狀菌絲團,漸轉為淺黃色、茶黃至深褐色堅硬的核粒。發病輕時,獼猴桃植株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嚴重時出現萎蔫,生長衰弱,結果少,果小味淡,2~3年內逐漸死亡。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類真菌,無孢菌群,小菌核菌屬。菌絲體白色,細胞長22~26(μm),寬略1mm。生長后期,形成外層深栗褐色內層淺黃色的堅硬菌核。菌核表生,散生,圓形、扁圓至橢圓形,放大鏡下觀其表面粗糙,多為單生,有時2~4個串生,大小1.5~2.9×0.5~0.6(mm)。有性態為Athelia rolfsii Tu. & Kimbrough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菌索和菌核在寄主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再萌發生長出新菌絲進行侵染。砂質土和黏性土果園發病重。貴州等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氣溫升至20~23℃,旬降水量達120~160(mm),菌核吸水萌發,很快形成輻射狀菌絲。菌絲在寄主根表和其四周土壤中迅速侵染擴展,引起發病。5月下至7月中旬,植株呈失水狀;8~9月高溫少雨,葉片大量脫落,枯死樹漸增多。一般情況下,受此病侵害的植株當年并不死亡,隨根部壞死程度的加重,3~4年盛果樹才漸枯死。在獼猴桃根腐病種類中,白絹根腐相對發病較輕。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砧木,培育抗病力強的樹苗,對病樹及時更新或視具體情況在早春進行橋接或靠接,進行挽救。 (2)在病區要定期檢查病情,有條件的在樹下種植矮生綠肥,防止地面高溫灼傷根頸部,以減少發病。 (3)必要時病區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1kg加細干土40~50kg混勻后撒施于根頸基部土壤上。也可噴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800~1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 |
上一篇:浙江嵊州松林大面積枯死 原來是松材線蟲病惹的禍 下一篇:香石竹瓶霉萎蔫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