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袋蛾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1 |
桉袋蛾形態特征 成蟲:雌蟲長6~8mm,黑褐色。雄蟲長4mm,體、前翅黑色,后翅底面銀灰色,具光澤。 幼蟲:體長約8mm,頭淡黃色,腹部乳白色,胸部各節背面具4條褐縱紋,有時褐斑相連成縱紋。 袋囊:長約10mm,袋囊表面附有細碎葉片和枝皮,袋囊口系有長絲1條。 長江流域1年1代,個別種或在南方有1年2代的,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翌年春天一般不再活動、取食,或稍微活動取食,桉袋蛾需繼續活動為害。4—6月,越冬老熟幼蟲在袋囊中調轉頭向下,脫最后一次皮化蛹,蛹頭向著排泄口,以利成蟲羽化爬出袋囊。羽化時間多在下午或晚上,雌成蟲羽化后仍留在袋囊內,雄成蟲羽化時,將1/2蛹殼留在袋囊中。羽化后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交尾時,雌成蟲將頭伸出袋囊排泄口外,袋蛾性信息激素釋放點在頭部,以誘引雄成蟲,雄成蟲交尾時將腹部伸入雌蟲袋囊內。交尾后,雌成蟲產卵于蛹殼內,并將尾端絨毛覆蓋在卵堆上。每雌產卵量因種類而異,一般100—300余粒,個別種多達2000粒。卵經15—20天孵化,孵化多在白天。初孵幼蟲吃去卵殼,從袋囊排泄口蜂涌而出,吐絲下垂,隨風吹到枝葉下,咬取枝葉表皮吐絲纏身做袋囊;有的種類在袋囊上爬行,咬剝舊袋囊做自己的袋囊。初齡幼蟲僅食葉片表皮,蟲齡增加,食葉量加大,取食時間在早晚及陰天。10月中、下旬,幼蟲逐漸沿枝梢轉移,將袋囊用絲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絲封閉越冬。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袋囊。秋冬季樹木落葉后,護囊暴露,結合整枝、修剪,摘除護囊,消滅越冬幼蟲。 2.誘殺成蟲。利用大袋蛾雄性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此外,也可用大袋蛾性外激素誘殺雄成蟲。 3.生物防治。幼蟲和蛹期有多種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如鳥類、姬蜂、寄生蠅及及致病微生物等,應注意保護利用。微生物農藥防治大袋蛾效果非常明顯。Bt制劑(每克芽孢量100億以上)1500~2000g/hm2,加水1500~2000kg,噴霧防治。 |
上一篇:羽扇豆基腐病 下一篇:三葉草刺盤孢炭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