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異形小卷蛾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2 |
荔枝異形小卷蛾學名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ower又名荔枝黑點褐卷葉蛾、荔枝小卷蛾。中國華北、華南和臺灣普遍發生,國外分布在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 為害癥狀 荔枝異形小卷蛾幼蟲鉆入荔枝果核內為害,在蛀孔留有褐色顆粒狀蟲糞及絲狀物,蛀孔隨著幼蟲的生長而逐漸變大。常常造成落果。 形狀特征 成蟲 雌雄異型,雌蟲體長6.5-7.5毫米,翅展16-23毫米。全體被深褐色鱗片。頭小,觸角絲狀。前翅黑褐色,前緣近頂角處有深黑褐色紋,前翅后緣臀角上方,有一個近似三角形的黑色斑紋,黑點外圍鑲有灰白色邊帶,臀區附近顯現灰白色。后翅淡黑色,外緣具有灰黑色長毛。雄蟲前翅后緣具深褐色長寬條斑。后足脛節及第1跗節具有濃密黃白色及黑色相間的長鱗毛。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2毫米,頭部褐色,背面粉紅色 灰色毛片,腹足5對。前胸背板褐色,兩側黑褐色,胸足淺褐色。臀板灰黑色具毛8條,末端及前方內側一對較短。 蛹 體長10.5毫米,寬2.8毫米。為深褐色,第2-7腹節各節背面前后緣附近各有一排鉤狀刺突,第8、9腹節背面的鉤狀刺突特別粗大。第 9腹節具9個粗大刺突,腹面肛門兩側各一個。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發生規律 一般是以幼蟲在蘇木科的阿勃勒嫩莖上越冬,翌年5月開始為害,最初先出現在早熟品種上,卵產于葉片,初孵幼蟲在果實表面嚙食表皮,二齡以后蛀入果中食害果核,蛀孔外有小顆粒狀褐色蟲糞或絲狀物,呈水漬狀,果汁外溢。一般一個果中有一蟲,老熟幼蟲留在蛀果內或在樹干裂縫及周圍雜草中化蛹,蛹期6-11天。5-6月為成蟲羽化高峰期。成蟲有趨光性,晝伏夜出。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 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科學修剪,剪除病殘枝,調節通風透光,控制冬梢的生長,結合修剪,清理果園,減少蟲源。 (2)保護和利用天敵。在各代害蟲卵盛期放松毛蟲、赤眼蜂。 (3)化學防治 在盛期可用48%的樂斯本800-1000倍液,或滅百可2000倍液。 |
上一篇:獨特的綠色農場 下一篇:鳶尾軟腐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