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粉蚧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3 17:12 |
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屬同翅目粉蚧科,別名桑粉蚧、梨粉蚧、李粉蚧。主要危害金桔、刺槐、樟樹、佛手瓜、蘋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君子蘭、麒麟掌、竹節(jié)萬年青、常春藤、茉莉、糖槭等園林植物。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上誨,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等地。 為害特點:康氏粉蚧若蟲和雌成蟲刺吸芽、葉、果實、枝葉:及根部的汁液,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腫脹且易縱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排泄蜜露常引起煤病發(fā)生,影響光合作用。 形態(tài)特征 成蟲 康氏粉蚧雌體長5mm,寬3mm左右,橢圓形,淡粉紅色,被較厚的白色蠟粉,體緣具 17對白色蠟刺,前端蠟刺短,向后漸長,最末1對最長約為體長的2/3。觸角絲狀7-8節(jié),末節(jié)最長,眼半球形。足細長,雄體長1.1mm,翊展2mm左右,紫褐色;觸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前翅發(fā)達透明,后翅退化為平衡棒。尾毛長。 卵 橢圓形,長0.3-0.4mm,淺橙黃被白色蠟粉。若蟲雌3齡,雄2齡。1齡橢圓形,長0.5mm,淡黃色體側布滿刺毛。2齡體長1mm被白蠟粉,體緣出現(xiàn)蠟刺。3齡體長1.7mm與雌成蟲相似。 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雄蛹 體長1.2mm,淡紫色。 繭長橢圓形,長2- 2.5mm,白色綿絮狀。 發(fā)生規(guī)律:康氏粉蚧年生3代,以卵在各種縫隙及土石縫處越冬,少數(shù)以若蟲和受精雌成蟲越冬。寄主萌動發(fā)芽時開始活動,卵開始孵化分散為害,第1代若蟲盛發(fā)期為5月中下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陸續(xù)羽化,交配產(chǎn)卵。第2代若蟲6月下旬至7月下旬孵化,盛期為7月中下旬,8月上旬至 9月上旬羽化,交配產(chǎn)卵,,第3代若蟲8月中旬開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盛期,9月下旬開始羽化,交配產(chǎn)卵越冬;早產(chǎn)的卵可孵化,以若蟲越冬;羽化遲者交配后不產(chǎn)卵即越冬。雌若蟲期35-50天,雄若蟲期25-40天。雌成蟲交配后再經(jīng)短時間取食,尋找適宜場所分泌卵囊產(chǎn)卵其中。單雌卵量:1代、2代200-450粒,3代70-150粒,越冬卵多產(chǎn)縫隙中。此蟲可隨時活動轉移為害。 防治方法: 1. 注意保護和引放大敵。主要天敵有瓢蟲和草蛉。 2. 初期點片發(fā)生時,人工刷抹有蟲莖蔓。 3. 藥劑防治。在若蟲分散轉移期,分泌蠟粉形成介殼之前噴灑2.5%敵殺死或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3000-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0%馬拉硫磷或殺螟松或稻奉散乳油1000倍液,如用含油量0.3-0.5%柴油乳劑或粘土柴油乳劑混用,對已開始分泌蠟粉介殼的若蟲害敢有很好殺傷作用,可延長防治適期提高防效。狂殺蚧對介殼蟲特效。 999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
上一篇:羽衣甘藍的黑腐病 下一篇:巖穴蕨立枯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