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斑枯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2 |
白蘇斑枯病多在白蘇生長中后期發生,主要為害葉片, 癥狀 在葉上形成近圓形至多角形小型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淺黃褐色,邊緣暗褐色,后期病斑上可產生不很明顯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病葉脫落。 病原 病原菌為Septoria perillae Miyake屬半知菌殼針孢真菌。病菌分生孢子器葉兩面生,散生或聚生,孔口微露。器壁膜質,褐色,球形至近球形,直徑55~80μm。分生孢子針形,無色透明,正直或微彎,基部鈍圓,頂端較尖,具2~4個隔膜,大小為24~35μm×1~2μm。 發病規律 斑枯病為白蘇的普通病害,分布較廣,發生較普遍,多在夏、秋季發生,一般病株率:30%~50%,對生產無明顯影響。嚴重地塊,病株率可達80%~100%,明顯影響產量和品質。在田間,常與褐斑病、黑斑病混合發生。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產生分生孢子是田間發病的最初侵染源。一般分生孢子器吸水后膨脹,從孔口溢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或通過雨水反濺到植株葉片上引起發病。發病后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重復侵染。多雨、多露、霧大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與發展。 苗木網,m.cqhuayin.com 防治方法 1. 采用無病種子,可用52℃溫水浸種30min進行種子滅菌。 2. 實行與非茄科蔬菜2~3年輪作,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組織和田邊雜草,尤其茄科雜草。 3. 采用高畦或高壟地膜覆蓋栽培。施足有機底肥,增施磷、鉀肥,注意后期追肥。雨后防止田間積水,待田間露水干后進地操作。 4. 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3%菌力克懸浮劑8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80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浮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采用常溫煙霧施藥防治,7~10天防治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1~3次。保護地選用5%百菌青粉塵劑、或6.5%甲霉靈粉塵劑,或上述藥劑粉塵劑噴粉,防治效果更理想。 |
上一篇:竹螟和竹卵圓蝽的防治 下一篇:楊樹的爛皮病及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