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菌核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2 |
【病原】病原為Sclerotinia trifoliorum Erikss.稱三葉草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核可形成于病組織表面或內部,表層為黑色擬薄壁組織,內部由白色疏絲組織構成,直徑約3-15mm,多分布于土表至地下,7cm深的地下器官或土壤中,也可深達20cm。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盤黃褐色至棕褐色,具柄,呈漏斗狀,頂部初閉合,成熟后展開呈碟狀或淺杯狀,盤上由子囊或側絲緊密排列構成子實層。子囊圓筒狀,160-185μm×12-15μm,內部8個子囊孢子排成一列或二列。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大小為14-18μm×6-9μm。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癥狀】在秋季表現為地上部的葉片、葉柄和莖上出現褐色病斑,很快軟腐。次年春天,三葉草萌發時表現出該病的典型癥狀。病株生長緩慢,葉片卷曲,色淡并帶有淡紫色。莖基、根頸及根部變褐、腐爛,潮濕條件病株很快死亡,病部出現白色絮狀霉層。當土溫升高、濕度減少時,病組織表皮脫落或表現為干腐,其上霉層變致密,并逐漸形成白色團塊,后轉為黑色粒狀物,即菌核。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發生規律】病原菌的侵染循環開始于秋季或初冬,此時存在于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的菌核萌發出子囊盤,成熟的子囊盤強力彈射出子囊孢子。一個子囊盤可形成10萬個以上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放射可持續數周時間,射程約4-10cm。孢子隨風傳播,至寄主的葉片或葉柄進行侵染。由氣孔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寄主。菌絲在寄主體的細胞內或細胞間蔓延,并分泌毒素和酶,殺死寄主組織并使之分解,造成病株軟腐或萎蔫。冬季,病原菌以休眠菌絲體在寄主上越冬,也可以菌核越冬。雪層厚時,寄主體內的菌絲仍可活躍生長,使病害繼續發展和蔓延。次年春季被害植株的病組織上便產生大量菌核,越夏。到秋季,菌核萌發,又開始下一個侵染循環。菌核萌發前,需要休眠至少4周。菌核還往往混于種子中傳播。病害侵染也可發生于地下,由菌核直接萌發出的菌絲進行侵染。此病在涼爽潮濕氣候條件下發生,流行。適宜病害發展的溫度范圍為13-18℃,夏季氣溫升至25-27℃以上,病情停止發展。菌核萌發適溫為16℃。土壤PH5.5時最適于此菌生長,但病菌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很廣。砂壤土有利于此病的發生。尿素可抑制菌核的形成。 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
上一篇:平安樹葉子為何枯黃 下一篇:發財樹常見病害及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