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草黑腐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3 |
黑腐病是紅豆草和其他豆科牧草極為常見的種子和幼苗病害,我國甘肅、內蒙古及新疆均有發生。 癥狀 莢果、種子和幼苗均可受害。產生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有時有輪紋。帶病種子上多為較小的褐色斑點,并腐爛。帶病種子即使不腐爛,萌發出的幼苗也常帶病,使子葉和幼莖上出現褐斑、濕腐、死亡。成株的老葉受害后,往往在葉尖、葉緣產生褐色病斑。潮濕條件下,病組織上出現欖褐色至黑色的絨狀霉層,即病原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Altermaria tenuis Nees.稱細鏈格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鏈格孢(A.Alternata)。菌絲灰褐色至欖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欖褐色,單枝或簇生,直立,簡單或分枝,有隔,具膝曲,上生多個孢痕,大小約5-125μm×3-6μm;分生孢子串生成鏈,淡欖褐色至深欖褐色,形態和大小變化很大,呈卵形、橢圓形、倒棍棒形等,有喙或無喙,表面平滑或具細瘤,有1-9個橫隔膜,0-6個縱隔,大小約7-70.5μm×6-22.5μm,喙部大小1-58.5μm×1.5-7.5μm。其為弱寄生菌,寄主范圍極廣,已在幾百種植物上發現。在豆科植物中,可侵染紅豆草、沙打旺、多種三葉草、苜蓿等豆科牧草。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發病特點 病菌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莢果成熟前后,菌絲體穿入種子內部。若收獲時遇陰雨天氣,或刈割的植株未及時干燥和脫粒,種子被侵染的機會增加,帶菌率急劇上升。此病多在6月末開始發生,8月中、下旬為盛發期,為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一般選育莢殼較光滑的品種。 (2)加強草地管理。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適時澆水,注意雨季排水;適度放牧,及時刈割。 (3)種子處理。 及時刈割和脫粒,種子充分干燥后貯藏,播種前用福美雙、托布津和苯來特等藥劑處理種子,可顯著降低幼苗發病率。 |
上一篇:山東河澤10億“天兵”殺向美國白蛾 下一篇:瓜葉菊霜霉病如何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