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葉部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5 |
銀杏葉部病害的發生與防治研究摘 要:調查了鄂北地區銀杏集中產區的安陸、隨州等市的銀杏苗圃、葉用林和果用林的銀杏葉部病害的種類和危害狀況。結果表明,危害銀杏葉片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葉斑病和輪紋病等4種。果用林發病較重,葉用林次之,苗圃較輕。針對病害的發生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關鍵詞:銀杏;病害;綜合防治 銀杏(GinkgobilobaL)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銀杏除供食用外,其葉、果、樹皮均可入藥,尤其是葉的藥用價值最高[1-4]。其藥用功能主要是治療冠狀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降低膽固醇,抑制某些細菌和真菌等。銀杏產品暢銷國內外,供不應求。因此,近十多年來,銀杏生產發展很快,隨著銀杏栽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銀杏葉部病害也逐漸顯現,并日趨嚴重。為此,筆者于2004-2006年對銀杏集中產區安陸、隨州等市的銀杏果用林、葉用林和苗圃進行了調查,并對危害銀杏葉片的主要病害的發病規律和防治進行了研究。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在安陸市王義貞鎮、孛畈鎮和隨州市洛陽鎮的銀杏苗圃、葉用林和果用林進行。 1.2 調查方法 銀杏葉部病害的調查采用踏查和取樣相結合的方法調查。踏查是沿一定路線用目測方法進行,調查路線可按需要和具體情況決定。詳細記錄林分狀況、病害種類、危害程度和分布情況等。取樣調查是在踏查的基礎上,每種類型選擇有代表性的10~20株樹,每株樹分上、中、下3個部位,分別取100張葉片,去除蟲害、風害葉,分別統計病株率、病葉率和病情指數。病情指數的分級標準:0級,無病葉;Ⅰ級,10%以下的葉片感病;Ⅱ級,11%~25%的葉片感病;Ⅲ級,26%~50%的葉片感病;Ⅳ級,51%以上的葉片感病。病情指數=(Σ(病葉數×該級代表數值)/(調查總葉數×發病最高一級代表數值))×100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2 調查結果 2.1 危害情況 調查結果發現銀杏葉部病害的感病株率因林分類型不同而異,苗圃的發病株率較低,平均為3.79%,病葉率為2.3%,病情指數為1.6;葉用林比苗圃發病要重,發病株率為30.65%,病葉率為8.7%,病情指數為3.3;果用林葉片發病較重,發病株率為100%,病葉率為48.7%,病情指數為20.23。調查顯示,銀杏葉片的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病,一般6月上旬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以后逐漸減弱,直至落葉。多數情況下,2~3種病害混生,輕者引起不同程度的葉斑,重者葉片枯死脫落,嚴重影響樹勢,影響葉用林和果用林的產量及品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苗木生長過密,通風不良的圃地葉部病害發生較重;高溫高濕,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大量產生、傳播與侵染。 2.2 病害種類 1)銀杏黑斑病[5-10]。銀杏黑斑病是由鏈格孢菌(Alternariasp)侵染所致。該病發生時有兩種不同的癥狀,發生在葉緣時,有時一張葉片多達3~5個病斑,擴展后呈半圓形或扇形,或沿葉緣擴展成1~5mm寬、10~50mm長的“壞死帶”;發生于葉片上時形成大小不同的斑點。病斑初為褐色小斑點,后擴展成近圓形的黑色病斑,直徑3~15mm,病斑邊緣呈放射狀,周圍有黃色暈圈;發病后期,病斑背面可見黑色結狀的子實體,散生或群生。鄂北地區每年6月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此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大量產生、傳播與侵染。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落葉或冬芽上越冬,成為來年的初次侵染源。從調查的結果看,銀杏幼樹到成年大樹均有感染。發病與立地條件和栽培管理有關,凡是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管理好的苗圃,樹勢生長健壯,很少發病;地勢較低、排水不良、苗木過密的銀杏苗圃發病較重。 苗木網,999miaomu.com 2)銀杏炭疽病[5,7,9-10]。銀杏炭疽病病原菌為膠孢炭疽菌(Colleotorichumsp)。在葉片上病斑先呈黃綠色,漸變為褐色,并擴展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后期病斑由內向外轉變為灰白色,整個葉片逐漸失水,早落。病害發生嚴重時,病斑可擴展到葉柄及嫩梢,形成枯梢。據調查,銀杏老結果樹枯梢率達7.2%~12.4%。該菌子實體小,黑點狀,少量散生于病葉正面或背面,在潮濕條件下,可見粉紅色孢子堆,分生孢子可隨風和雨水傳播,重復感染。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在落葉上越冬,成為來年侵染源。 3)銀杏輪紋病[5-8]。葉片上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通常發生于葉緣,后向內擴展,呈不明顯的輪紋狀,后期病斑較大,紅褐色。病斑背面或正面散生粗的小黑點的分生孢子盤。銀杏輪紋病的病原菌為盤多毛孢菌(Pestalotiasp)。其分生孢子盤初生于葉表皮下,后外露。分生孢子紡錘形,黃褐色,有4個分隔,分隔處稍縊縮。該病菌寄生性較弱,分生孢子由風雨傳播,自傷口或已發病組織侵入寄生葉片。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次年初次侵染源。 4)銀杏葉斑病[5-6,8]。葉片上形成大小不同的斑點,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黃褐色,上生小黑點,為病菌分生孢子器。病原菌為葉點霉菌(Ph2gllostictasp),分生孢子近卵圓形,單孢,無色。分生孢子靠風雨傳播,再侵染危害。該病常與其他病害混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上越冬,成為次年的侵染源。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2.3 發病原因 1)林地瘠薄,樹勢衰弱。據調查,許多銀杏結果大樹,多植于山坡、崗地、田埂、塘邊,土層淺薄,大根裸露,長勢衰弱,發病株率達100%,病葉率達35.6%~82.3%;而在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肥料施用多的幼齡銀杏園不發病或很少發病。 2)排水不良,苗木生長過密。調查顯示,凡是排水不良的果用園、幼齡銀杏樹感病率較高;苗木生長過密,通風不良的圃地病害發生較為嚴重。 3)害蟲為害。遭受銀杏超小卷葉蛾、大蠶蛾等害蟲危害的銀杏樹,其葉部病害發生也較重。這些害蟲的危害造成的傷口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機會。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農業防治 1)應選擇立地條件較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建園。 2)冬季清園。清除枯枝落葉,減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降低病原菌的越冬基數。 3)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每年冬季或早春結合冬季清園,全園翻耕一次,深度為20cm左右,創造適宜根系生長的環境條件,促進根系健壯生長。全年施肥不少于3次,即冬季施有機肥,翌年3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中旬各施一次速效性氮肥,并配合施用適量的磷、鉀肥。 4)調整樹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對于已進入結果期的大樹,每年應進行冬季修剪,疏除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無用枝及病蟲枝。調整樹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病害滋生條件。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3.2 化學藥劑防治 發病期間,采用撲海因WP1000倍液和施保功WP1000倍液兩種藥劑間隔20~30d連續噴霧4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根據試驗,從5月25日起間隔1個月,用撲海因WP1000倍液和施保功WP1000倍液連續噴藥4次后,病情指數均控制在4.5以下,防治效果高達86.63%和81.78%。 3.3 加強蟲害防治 近年來,銀杏樹上的害蟲種類日漸增多,如銀杏超小卷葉蛾、銀杏大蠶蛾、天牛和金龜子等,這些害蟲的危害造成的傷口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機會,防治蟲害可減輕銀杏葉部病害的發生。 總之,對于銀杏葉部病害的防治,首先思想上要重視,否則,一旦流行,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其次,應以防為主,及時治療。即在銀杏生產的各個環節加強管理,使樹勢生長健壯,增強抗性。一旦病害發生,應及時防治,不使之蔓延,也就是將以綜合管理防治為主,輔以化學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策略貫穿在銀杏生產的全過程中。 江德安,戴余軍 (孝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
上一篇:果樹藥害應急補救五法 下一篇:干旱期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