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毛蟲是果樹、蠶業、林業的大害蟲。近些年在遼寧的廣大界蠶區普遍發生。特別在遼寧南部各柞蠶區猖撅為害。柞蠶場的柞葉被吃光,并向臨近柞蠶場的果園及闊葉林轉移,為害蘋果、梨、山植等果樹及楊、棒、柳、榆、赤楊、槐等闊葉樹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常在剛孵化幼蟲群集于一枝,吐絲結成網幕,食害嫩芽、葉片,隨生長漸下移至粗枝上結網巢,白天群棲巢上,夜出取食,5齡后期分散為害,嚴重時全樹葉片吃光。如在遼西地區曾于60年代初大發生,閭山梨區受害株率幾乎達100%,約上萬株梨樹葉片被吃光,綏中梨區平均每樹有越冬卵塊達4~6個。目前,僅發生在管理粗放的梨園。 特征描述 成蟲形態特征: 雌雄差異很大。雌蟲體長18~20mm,翅展約40mm,全體黃褐色。觸角鋸齒狀。前翅中央有1條赤褐色寬斜帶,兩邊各有1條米黃色細線;雄蟲體長約17mm,翅展約32mm,全體黃白色。觸角雙櫛齒狀。前翅有2條紫褐色斜線,其間色澤比翅基和翅端部的為淡。 卵形態特征: 圓柱形,灰白色,高約1.3mm。每200~300粒緊密粘結在一起環繞在小枝上,如 “頂針”狀。 幼蟲形態特征: 低齡幼蟲身體和頭部均黑色,4齡以后頭部呈藍黑色。末齡幼蟲體長50~60mm,背線黃白色,兩側有橙黃色和黑色相間的條紋,各節背面有黑色瘤數個,其上生許多黃白色長毛,腹面暗褐色。腹足趾鉤雙序缺環。 蛹形態特征: 初為黃褐色,后變黑褐色,體長17~20mm,蛹體有淡褐色短毛。化蛹于黃白色絲質繭中。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代,以小幼蟲在卵殼內越冬。春季花木發芽時,幼蟲鉆出卵殼,為害嫩葉,以后轉移到枝杈處吐絲張網,1-4齡幼蟲白天群集在網幕中,晚間出來取食葉片,5齡幼蟲離開網幕分散到全樹暴食葉片,5月中、下旬陸續老熟于葉間雜草叢中結繭化蛹。6、7月為成蟲盛發期,羽化成蟲晚間活動,產卵于當年生小枝上,幼蟲胚胎發育完成后不出卵殼即越冬。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發生規律 在遼西產區,于5月上、中旬,幼蟲轉移到小枝分杈處吐絲結網,白天潛伏網中,夜間出來取食。幼蟲經4次蛻皮,于5月底老熟,在葉背或果樹附近的雜草上、樹皮縫隙、墻角、屋檐下吐絲結繭化蛹。蛹期12天左右。1年發生1代。以完成胚胎發育的幼蟲在卵殼內越冬。第二年果樹發芽后,幼蟲孵出開始為害。成蟲發生盛期在6月中旬,羽化后即可交尾產卵。
防治方法 1. 用藥劑量二氯苯醚菊酯及殺滅菊酯為0.05毫升/66米~2,其余的藥劑除敵百蟲為0.5克/66米~2外,均為0.5毫升/66米~2。 其防治效果二氯苯醚菊酯最高,平均校正死亡率為92.7%,殺滅菊酯為90.8%,辛硫磷為89.2%,敵敵畏為86.9%,敵馬合劑為78.3%,馬拉硫磷為76.3%,敵百蟲為53.4%,殺蟲雙為48.6%,滅幼脲最低為33.2%。 試驗表明,二氯苯醚菊酯及殺滅菊酯的防效最高,敵百蟲、殺蟲雙較差;滅幼脲最差。 80%敵敵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對柞蠶的殘毒期為7天.60%敵馬合劑對柞蠶的殘毒期為9天,10%--_氯苯醚菊醑為25天 經調查分析50%馬拉硫磷、80%敵敵畏、50%辛硫磷、60%敵馬合劑殘毒期較短, 除對天幕毛蟲抱寄蠅有可能產生影響外,對其他天敵影響不太。二氧苯醚菊醇殘毒期較長,應控制使用。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2. 最佳施藥期及施藥量 通過低容量噴灑5種農藥防治柞蠶場中自然發生的無幕毛蟲1.2.3齡幼蟲表明,在1齡期施藥防治效果最佳。50%辛硫酶、80%敵敵畏乳油在I齡期施藥以20g,~nu.60%敵馬合劑、50%馬拉硫酶在1齡期施藥以30g,"mu,10%二氯苯醚菊酯在I齡期施藥以4m1."mu均可達到95%以上的防治效果。 用0.7mm孔徑噴頭片實行低容量噴灑5O%辛硫酶乳油、80%敵敵畏乳油30g/ml,60%敵馬合劑、50%馬拉硫磷乳油40g/Inu,在天幕毛蟲1齡期防治。均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3 人工捕殺天幕毛蟲幼蟲(1~3齡)有吐絲及在枝梢或枝叉處結幕群集的習性,此期在柞蠶場內巡視極易發現網幕,便可搗毀消滅之 . 4 . 燈光誘殺天幕毛蟲成蟲 在遼寧省南部于6月中旬陸續羽化,延至7月中旬。羽化高峰在6月下旬。其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據1985年調查1臺誘蟲燈在此蟲羽化高峰期l夜可誘集成蟲1000多頭。因此,在成蟲羽化高峰期進行燈光誘殺,效果良好 5 利用天敵天幕毛蟲的天敵有20余種。其中卵寄生蜂的寄生率為20%左右。將工采集的卵塊集中收集掛在柞樹上,待到6月中旬羽化前勰,將卵塊分散放置在柞蠶場內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