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潰瘍病綜合防治(圖)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6 |
中文名稱:香樟潰瘍病 中文別名:香樟爛皮病、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 英文名稱:Camphor tree canker 病原中文名稱:子囊菌亞門茶蔗子葡萄座腔菌、無性態不詳 病原拉丁學名:Botryosphaeia ribis.無性態不詳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不詳 病害類型:真菌 地理分布:廣東、陜西、云南、浙江、湖南、安徽 主要寄主:樟科、木蘭科 危害部位:樹皮 傳播因子:傷口、病苗、病殘體、昆蟲、林事操作、氣流、風雨 防治指標:發現初期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癥狀: 該病在合肥地區呈三種癥狀。 (1)潰瘍型: 發病初期,根莖部向上至樹干約1.3~1.5m范圍內的皮層,呈魚鱗狀灰黑色斑紋。黑色斑紋上方的皮層有銹紅色皰疹狀凸起,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皰疹中央縱向裂開、干縮,接著,皰疹擴展成灰白色縱向長梭狀干枯病斑,灰白色病斑的周圍皮層稱銹紅色翹起,脫離木質部,腐爛。病斑連成片,包圍樹干一周,并迅速向樹干上部發展,直到樹干頂部或側枝。最后,植株樹皮大部分腐爛或脫落,木質部裸露、腐爛、整株枯死. 植株在干旱、缺水環境下,皰疹干癟而不開裂,也不呈灰白色病斑,而是和皰疹周邊的皮層一起呈紅褐色,伴有縱裂,并以樹干1/3周的寬度向樹干上方發展,樹干1/3的樹皮也隨著病情的急劇發展,而翹起、直至全部脫離木質部,呈半邊枯癥狀,被風吹折。在干旱狀況下,全株枯死。從樹皮顯癥到整株枯死,歷時一般兩個月左右。 苗木網,999miaomu.com (2)灰斑型: 發病初期,根莖部向上至樹干約1.3~1.5m范圍內的皮層,呈魚鱗狀灰黑色病斑。病斑上方的皮層有銹紅色皰疹,泡內充滿淡褐色液體,水泡破裂后,皰疹中央縱向裂開,液體流出、裂口干縮,皰疹成灰白色病斑,并不斷擴展成灰白色縱向長梭狀病斑,很多病斑連成片,包圍樹干一周,并迅速向樹干上部發展,直到樹干頂部或頂部的叉枝,樹皮呈濕腐狀。最后,樹皮失水,一塊一塊的脫離木質部,木質部裸露、腐爛、整株枯死,有的呈半邊枯癥狀,易被風吹折。在干旱狀況下,全株枯死。從樹皮顯癥到整株枯死,歷時一般3個月左右。該病發展比較緩慢,一般發生在樹體健壯、生長勢良好的植株上。 (3)黑干型: 發病初期,根莖部皮層呈魚鱗狀黑色斑紋,繞樹干一周發黑、干枯,并不斷向樹干上方發展、蔓延、直到樹干頂部,在向上部蔓延的過程中,斑紋交界處裂開、干縮、發硬,最后整株枯死。有的黑色干枯皮層,只以樹干半周或1/3周向樹干上部發展,直到樹干頂部,病健交界處裂開,樹干表皮呈兩條縱向直線狀裂口,裂口處樹皮翹起,脫離木質部,直線間的樹皮發黑、枯死、脫離木質部、整個植株呈半邊枯狀態,植株停止生長或生長很慢,暴露的木質部慢慢枯死、腐爛,最后樹干折斷。該病蔓延比較快,在干旱的環境下,蔓延加快,植株迅速枯死。該病只發生在樹體較弱的大葉香樟或小葉香樟上,漲勢較好的大葉香樟一般不會發生該病。 苗木網,999miaomu.com 病原形態特征: Botryosphaeia ribis.稱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態不詳。 分生孢子器生于子座中,子座黑色扁球形,位于寄主表皮下,后期有孔口頂破寄主表皮組織而外露。產孢腔大小l12~174 um×214~286 um。內壁生分生孢子梗。孢梗無色,單孢。大小為20~30 um×2.5~3 um。產孢細胞圓柱形,全壁芽生單生式(hb—so1)產孢,有限生長,無色,光滑,頂端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梭形,正直,無色,單孢,頂端鈍圓,基部平 截,大小為l8~21 um×5.4 um。子囊果為子囊座,生于寄主表皮下。部分突起,散生,扁球形或球形,黑褐色,大小為186~257 um×214~286 um。具短頸。頸長21.4~28.5 Uln。子襄長棍棒形,無色,有的稍彎曲,大小為72~90 um×14~18 um。子襄雙層壁,厚度為3.6~7.2 um,子襄有柄,長l0.74~39.4 um。子襄間擬側絲永存性。子襄孢子橢圓形或短紡錘形,單孢,無色,大小為20~23 um×7.8~8 um。 侵染循環: 該病原菌以菌絲和子囊孢子在病組織和病殘體上越冬,由傷口或皮孔侵入植株,從皮孔或傷口處產生皰疹,即病原菌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可隨氣流、風雨、昆蟲或林事操作進行傳播,分泌毒素,堵塞篩管,影響水分輸送而導致樹體病變。每年4月上旬至5月期間以及9月下旬為病害發生高峰。至10月底,病害逐漸停止蔓延。該病對小樹和大樹均有危害。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發病因素: 移栽時根系傷口多、根盤留的太小、根系留的太短、樹體傷口多易發病,樹勢衰弱易發病。受低溫凍害的發病重。因防凍為樹干包裹的薄膜,在高溫時沒清除掉的植株易發病。 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栽植過深易發病,過分干旱時發病重。害蟲危害重的植株發病重。 香樟為常綠大喬木,是南方樹種,不少地方1至3月就栽植香樟,此時土溫較低,苗木根系尚未萌動,而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動已經開始,造成苗木水分失衡,抗性降低易發病。 長途調運,在途時間長,苗木失水過多易發病。品種間對該病的抗性有差異,小葉香樟較大葉香樟發病重。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設立苗木檢驗制度,凡是綠化工程的苗木,一律要經過檢驗合格后,才可定植。從源頭堵截病原、蟲原。 (2)建立綠化工程檔案管理制度。每個綠化工程都要設立檔案,注明工程項目名稱、建設單位、承包單位、工程地點、工程區域或道路起始點、苗木名稱、苗木產地、苗木數量、苗齡、產地檢疫證書編號及其復印件、檢驗單位、苗木病蟲害狀況、工程病蟲害巡視員及聯系電話等。大型珍稀樹種,還要附上彩照、編號。 (3)凡是有檢疫對象、危險性病蟲害、難以防治的病蟲害樹苗一律禁用。選用長勢優良、無病蟲害的樹苗。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受雪災或嚴重凍害地區的南方樹種苗木,在凍害后的三年內,最好不要作為移植對象。(4)盡量不從樹木根腐病、潰瘍病流行的地區調運苗木,少數必須調運的苗木,移栽時穴施藥劑預防。 (5)定植地要達到雨停無積水;移栽前一個月,要挖好定植穴,曬土、滅菌、滅蟲。 (6)移挖苗木時,盡量把根盤留大一點,根系留長一點,盡量減少移栽與定植之間的相隔時間,以防苗木過多失水,影響成活。 (7)及時清除病死株、重病株,集中燒毀,病穴施藥,以減少侵染源。 (8)氣溫穩定、適宜時,清除包裹樹干的薄膜等不透氣的包裹物。 (9)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或已流行樹木干腐病、潰瘍病的定植地區,在移栽澆灌定植水前,穴施防治病蟲害的混合藥劑,然后澆灌定植水。 (10)病重的幼樹沒有防治的價值,應該挖除,集中燒毀,病穴施藥或撒施生石灰,補栽時應錯開原樹穴。 (11)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 (12)要建立定時、定點巡視制度,細心觀察植株根莖部和離地1.5米處,一旦發現表皮發生變異,立即將病斑削掉,并用藥液涂抹病部、,盡量把病情在發病初期控制住,防治加重和蔓延。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二、化學防治: (1)移栽時用藥: 如果定植地已流行樹木潰瘍病,定植時應用50%辛硫磷乳油等內吸藥劑或3%米樂爾顆粒劑或10%克線丹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防治地下害蟲危害造成病菌傳染和本土病菌危害。 (2)發病前噴淋或澆灌: 20%絡氨銅鋅水劑400倍液 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50%福美霜+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的混合液 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 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 半量式波爾多液3~5次 孢子釋放期噴施代森錳鋅和波爾多液效果較好。 (3)發病后噴淋或澆灌: 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4)涂抹法: 發病初期的樹體,可用排筆蘸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100倍液涂抹病部。 (5)吊針輸液法: 對于病重的高大植株、古老植株和發病初期的幼樹,應當在涂抹或澆灌藥液的同時,采用吊針方法進行強化治療,具體方法為:在樹干上離地半米左右(不可過高)成45度角開個5cm的小洞,洞深5—8公分,用500毫升的吊針藥袋裝上藥液,第一次藥液用“二(2)”中的藥劑;一個月之后用“二(3)”中的藥劑和802生長素2000-3000倍混合物為藥液,每次輸液時間控制在一天左右。輸液針頭宜采用大號針,把針頭小心插入孔內,洞口則用橡皮或膠泥封好,以防藥液流出。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輸液的多少,可根據樹體的大小而定,幼樹500-1000毫升,大樹可根據樹體大小適當曾多。 ![]() 參考文章: 《樟樹潰瘍病綜合防治研究》鄧先瓊、郭立中、林仲桂著 《樟樹爛皮病調查及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高智輝、宋曉斌、王蕓果、李鵬舉、劉戈飛、張彬善 著 |
上一篇:河北遷安首次啟用“生物防治法”防控美國白蛾 下一篇:牡丹扁刺蛾防治(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