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矮牽牛灰霉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6 |
癥狀
作1、2年生栽培的矮牽牛灰霉病南方易發生,通常春秋兩季發生較多,個別地區的個別年份8月也可流行。主要侵染葉片、嫩枝和花器。葉片染病多始于葉尖或葉緣,初生水漬狀斑,致病組織很快出現褐色至黑色腐爛。莖部染病也生水漬狀不規則形潰瘍狀褐斑。花器染病花上出現濕腐狀灰白色水漬斑 , 濕度大時或連續降雨后葉片爛腐、花器萎蔫,病部長出大量灰褐色霉層, 一片狼藉。
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deBary)Fuck.稱富克爾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態為 Botrytis cinerea Pem.ex Fr.稱灰葡萄孢, 屬半知菌類真菌。菌落初為灰白色,后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內,淺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環境條件的影響變化較大,廣卵形較多,大小6~18×5~12(μm)。掃描電鏡下孢子表面光滑。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養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圓形至長圓形,常集結成大型不規則形的菌核。性孢子階段常見,絲精器白色,群體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在病株上或腐爛的殘體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不侵染種子,但菌核混入種子中間可隨種子調運傳播。此外越冬期轉移土壤或殘株時,攜帶菌核或菌絲體也能傳播。氣溫18~23℃,天氣潮濕或遇有連陰雨或時晴時雨,濕度高于90%,利于該菌的生長和孢子的形成、釋放及萌發。此菌在0~10℃低溫條件下也很活躍。該菌孢子萌發后很少直接侵入生長活躍的組織,但可通過傷口侵入或者在衰老的花柄、正在枯死的葉片上生長一段時間后產生菌絲體侵入。該菌有性態產生的菌核萌發后產生菌絲體,能直接侵入。個別情況下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但不多見。矮牽牛對灰霉病較敏感 , 棚室中或露地氣溫20 ℃ , 空氣相對濕度90%左右易發病, 雨后轉晴擴展迅速。在同一地區相同的條件下 , 矮牽牛、萬壽菊、大麗花、秋海棠、大巖桐等受害常較一串紅、翠菊、五彩梅、大花蕙蘭、彩葉草等嚴重得多。
防治方法
(1) 盡快選育抗灰霉病的品種。
(2) 精心養護 ,注意光照和通風 ,把相對濕度控制在80% 以下, 雨后及時排水、放風, 嚴防濕氣長時間滯留可減輕發病。
(3) 提倡在雨季到來之前開展預防性防治,當灰霉病發病條件出現之前及時噴灑50%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 1500 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 可改用 65% 甲霉靈( 硫菌霉威、萬霉靈1號 ) 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 多霉威 (萬霉靈2號) 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
(4) 防治棚室栽培矮牽牛灰霉病可用煙霧法或粉塵法。(來源:中國園林植保網)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風景區宜用生態手段防治病蟲害 下一篇:荔枝病蟲害進入冬防期 注意提早防治減少危害和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