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翅大白蟻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7 |
黃翅大白蟻又名黃翅大螱. 拉丁學名:Macrotermes barneyi Ligh 分類地位:等翅目(Isoptera)白蟻科(Termitidae)大白蟻屬(Macrotermes)。 分 布: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香港;越南。 寄 主:桉樹(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橡膠(Hevea brasili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檫木(Sassafras tsumu),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核桃(Juqlans regia),二球懸鈴木( Platanus hispanica),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等,除危害活樹,還危害伐倒木、枯立木。農作物中的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高粱(Sorghum vulgare),玉米(Zea mays),花生(Arachis hypogea),大豆(Glycine max),紅薯(Ipomoea batatas),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危害狀:取食樹皮、韌皮部、邊材部。風折木、雪壓木,從傷口處危害,蛀口粗糙,帶有粒,常引起材質降低,利用率小。 苗木網,m.cqhuayin.com 形態特征: 黃翅大白蟻群體中以原始型蟻王、蟻后產卵繁殖,不產生補充性生殖蟻。兵蟻、工蟻均分兩型——大兵蟻、小兵蟻、大工蟻、小工蟻。 大兵蟻 體型大,體長10.50~11mm,頭深黃色,上顎黑色。頭及胸背有少數直立的毛,腹背毛少,腹部腹面毛較多。頭大,背面觀長方形,略短于體長的1/2。囟很小,位于中點之前,上顎粗壯,左上顎中點之后有數個不明的淺缺刻及1個較深的缺刻,右上顎無齒。上唇舌形,先端白色透明。觸角17節,第3節長于或等于第2節,前胸背板狹于頭呈倒梯形,四角圓弧形,前后緣中凹,后胸背板狹于前胸背板,但寬于中胸背板,足較長。 小兵蟻 體形顯著小于大兵蟻,體色也較淡。頭卵形,側緣較大兵蟻更彎曲,后側角圓形,上顎與頭的比例顯得更細長而直。觸角17節,第2節長于或等于第3節,其他形態與大兵蟻相似。 有翅成蟲 體大型,體長14~15.5mm,體背面栗褐色,足棕黃色,翅黃色。頭寬卵形。復眼、單眼橢圓形,復眼黑褐色,單眼棕黃色。觸角19節,第3節微長于第2節。前胸背板前寬后窄,前后緣中央內凹,背板中央有1淡色的"十"字形紋,其兩側前方有1圓形淡色斑,后方中央也有1個圓形淡色斑,前翅鱗大于后翅鱗。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卵 乳白色,長橢圓形,長徑0.6~0.62mm。 大工蟻 體長6~6.5mm,頭深棕色,胸、腹部淺棕黃色。頭介于圓、方之間,頭幾乎垂直于腹軸,觸角17節,第2,3,4節大致相等。前胸背板約相當于頭寬之半,前緣翹起,腹部膨大如橄欖形。 小工蟻 體長4.2~4.4mm,體色較大工蟻淺,其余形態同大工蟻。 生活習性:營群體生活,成熟蟻群在安徽調查,一般為20×?~40×?頭,未見有超過60×?頭的大群體。 1.蟻群的組成、分工 黃翅大白蟻的蟻王、蟻后,均是由長翅成蟲分飛后形成,在該種白蟻巢內未發現短翅和無翅型的補充性生殖蟻。但是相鄰的兩個黃翅大白蟻蟻群,可以合并(主要指蟻王、蟻后)。年輕的蟻后并入年長的群體,可以延長群體壽命,所以并巢合群,是黃翅大白蟻種群自然演替中又一種形式。工、兵蟻均有性的區別,但性器官發育不全,無生殖能力。工、兵蟻均有大、小之分,工蟻占工兵蟻總數的87%~96.9%。大工蟻擔任外出采食任務,占整個工蟻比例的33%~51.9%;小工蟻是工蟻中的大多數,占工蟻數的49.1%~66%,主要職能是擔負巢內修路、筑巢、搬運、撫育等職。兵蟻在工、兵蟻總數中占3.1%~12.2%,亦有大、小兵蟻之分,大兵蟻主要是巢內蟻群保衛者;小兵蟻可以跟隨大工蟻外出采食。大兵蟻占兵蟻總數0%~16.7%,小兵蟻占兵蟻總數的83%~100%。 苗木網,999miaomu.com 2. 分飛規律 湖南、廣州4月下旬~6月上旬,江西5月中旬~6月中旬,安徽5月中?旬~6月中、下旬是黃翅大白蟻有翅成蟲分群期。在安徽,成熟蟻群有隔1年、2年分群,也有連續3年分群的,一般成熟群體產生有翅成蟲的數量為1000~3000頭,興旺的群體可飛出2000~9000個有翅成蟲。分飛前工蟻在蟻巢附近修筑凹入地面的凹形分群孔(深1~4cm、長1~4cm),也有少部分的分群孔突和非常稀少的分群孔堆,地面上見到凹形分群孔時,一般情況下進行了第1次分飛。分群孔1巢有10余個至數十個,有翅成蟲在下半夜分飛,分群孔上半夜被打開,工、兵蟻(以兵蟻為主)在孔外巡視,形成保衛圈,防止外敵(螞蟻等)入侵。要求下半夜氣溫在21℃以上,有翅成蟲才分群飛走,有強烈的趨光性,在路燈下降落的蟲體多,雌雄脫翅后配對,尋找適宜場所入土營巢,6天后開始產卵,第1批卵30~40粒,以后每天產4~6粒,卵期約40天。初建群體入土深度,在100天內為15~30cm,巢體只有1個底平上拱的小空腔。 黃翅大白蟻是筑大巢集中生活的蟻種,成熟群體的巢常在1m處。巢的外圍有數十層連結薄泥片層,層次不分明,數厘米至22cm的厚度,具保溫、保濕的功能。巢內有長條狀孔洞的菌圃,由泥片、泥骨架覆蓋和支撐,泥質精致的王室在菌圃團中上部,有的蟻巢底側部有很多植物碎片,是其儲存的糧食。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 蟻巢的外露跡象 地面常有粗大的斷斷續續的粗蟻路,在地表分布非常明顯。受害的杉、檫木有蛀蝕的痕跡。經第1次分飛后地面暴露出凹形的分群孔(集中成幾片,每片有幾個孔),結合地形分析,可判斷蟻巢的位置。黃翅大白蟻主巢上方也能長出雞?菌,但出菌的機率遠比黑翅土白蟻小,主要是菌圃少,沒有分散的菌圃腔,所以以幼年蟻群的蟻巢上出菌多。 白蟻防治方法 我國白蟻種類很多,有400多種,它們的食性和棲境不一,大體可分成3類--土棲性白蟻,木棲性白蟻,土木兩棲性白蟻。 (一)土棲性白蟻防治方法 土棲性白蟻主要是指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等。 1.造林地和新設苗圃的白蟻防治措施 在新設圃地、荒山、墳地、次生林地造林前清除雜木、荒草,每公頃設150~300個誘集坑,坑內橫豎堆置多層劈開的松柴(或樹皮),淋些淘米水或紅糖水,坑蓋用草袋、蘆席蓋緊,上面覆土成堆狀,便于瀝水,在白蟻活動危害季節,隔10~15天,輕揭坑頂,發現白蟻在活動取食時,用噴粉槍輕輕噴施70%滅蟻靈粉劑,讓較多的白蟻帶少量藥粉回巢,由于相互舐理和交哺行為,使整巢白蟻死亡,此法可控制圃地和造林地白蟻危害。 2. 苗木、插條、幼樹根際土壤處理的防治方法 發現幼苗、插條、幼樹根際遭到土棲白蟻危害時,在圃地四周或被危害侵襲的苗圃傍坡開溝,用1%的氯丹乳劑噴霧處理,以后覆土掩蓋,受害幼樹四周開溝,以0.04%氯丹乳劑澆灌溝內土壤,防止白蟻蛀食。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 壓煙熏殺 在杉木造林帶狀整地時,如發現白蟻較粗蟻道,人工追挖至主蟻道,用一端封閉一端敞開的自然壓煙筒點燃煙劑后,對準主蟻道,由于高溫產生高壓,將敵敵畏煙霧壓入主蟻道、蟻巢,使整巢白蟻中毒死亡。 4. 人工挖巢法 根據土棲白蟻蟻巢在地表的外露跡象--蟻路、泥被、樹上泥套的分布狀況;地表4~6月份出現的分群孔;6~8月高溫多雨季節出現的雞?菌,結合地形起伏,判斷蟻巢位置,人工開挖,找出蟻道,用竹篾、枝條捅入"引路",根據枝條上兵蟻多的方向挖出主蟻道,再挖至主巢,獲取蟻王、蟻后,搗毀蟻群。 5. 林地直接誘殺法 在大面積的杉木人工幼林、板栗、橡膠等經濟林內,在25~27℃白蟻活動頻繁的春秋季,每公頃林地設置150~300個誘集堆,由枯枝落葉和鮮草皮堆成,上面用5~10cm表土堆嚴,堆上適當淋些水,半月后誘來白蟻取食,如堆中放誘餌劑(70%滅蟻靈1.5份,菝葜、蕨類粉末6份,糖1.5份,全重4g)。白蟻取食枯枝、雜草同時,也將70%滅蟻靈吃下,互相傳遞,整巢白蟻死亡。 (二)土木兩棲性白蟻防治法 土木兩棲性白蟻,主要指乳白蟻和散白蟻兩類白蟻。乳白蟻活動危害場所,一般在陰暗、比較潮濕和通風不良處,往往是蟻巢建筑在樹體內,工蟻至室內危害木構件、家具、衣服、書籍等一切含纖維素物質,所以新建房屋的地基四周用長效性藥物開溝處理,阻隔白蟻危害,木構件接觸墻壁和地下部分用氯丹油劑涂刷2~3遍,防止危害。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乳白蟻防治法: 1.古樹、名木、行道樹防治法 胸徑15cm以上粗的樹木,尤其是古樹名木常遭乳白蟻危害,筑巢于樹干內,造成樹干空心。樹勢生長逐漸衰落,見到樹叉和斷面上有排泄物,用起子和手鉆進一步證實,用滅蟻膏(70%滅蟻靈粉、纖維素粉、瓊脂、少量防腐劑制成膠凍劑,裝入塑料管,每支6~8g)或滅蟻紙,根據受害樹上蟻路或其他外露跡象--分群孔、排積物、被害物等撬開,見到有白蟻活動,將誘蟻膏剪開,滅蟻紙卷好放在撬開處,用濕泥封住或紙糊好,誘使白蟻取食,全巢白蟻中毒死亡。也可在乳白蟻活動處,用70%滅蟻靈直接噴粉,"多點少施",使較多的白蟻帶有少量的藥粉進巢后,互相傳遞中毒死亡。 2. 冬季人工挖巢法 乳白蟻蟻巢的外表特征有--排積物、分飛孔和蟻路、危害物。 (1)排積物 是白蟻取食后排出的黃褐色或深褐色的疏松泥塊,一般在蟻巢的外圍或附近,數量多少,反映出蟻巢的大小,樹巢比較明顯,而地下巢、天花板內蟻巢,就不太明顯。 (2)分飛孔 又稱羽化孔、分群孔,是有翅成蟲出飛的孔口,一般為長條形孔口有濕泥封住。分飛孔附近有蟻巢存在,一般位于蟻巢上方或同一水平上,多數離巢近則1~3m,遠則10~20m。 苗木網,999miaomu.com (3)蟻路 是取食和聯系主、副巢或通往分飛孔的通路,近主巢時較密集、較粗寬,如挑破蟻路,工蟻修補快,驚動后慌忙的逃向就是蟻巢方向。 根據排積物、分飛孔、蟻路分布狀況,結合地形分析對地下蟻巢可以采取人工挖巢,宜在12~2月的嚴冬進行,可以將整巢白蟻一網打盡。 3. 誘殺法 在蟻巢外露跡象不明顯,很難判定蟻巢所在位置的情況下,可用誘殺法除之。 (1)誘殺坑法 在白蟻活動處周圍挖數個坑,深30cm×長40cm×寬30cm,坑內放滿劈開松木段、桉樹皮、甘蔗渣或其他餌料等誘餌,潑灑淘米水或2%糖水,上面用稻草或枯草蓋住,覆以泥土,使成饅頭形,以防積水。 (2)誘集箱法 用松木板制成40cm×30cm×30cm無蓋木箱,內放松木板或甘蔗渣,灑些松花粉或糖水,箱面用木板或草席蓋住,將它放在有蟻患的地面上,木箱外用濕的舊報紙和塑料薄膜包住,便于保濕。5~9月經15~20天即可誘來白蟻取食。 (3)誘集堆 將松木板、甘蔗渣或其他餌料堆放在蟻患周圍地面上,堆的大小視餌料大小而定,上面覆蓋稻草、草席,保持黑暗和潮濕環境,引誘乳白蟻取食。 3種誘殺法在20天左右均可將白蟻大量誘來,迅速揭開遮蓋物,將70%滅蟻靈粉劑噴至白蟻身上,施藥后按原樣放好,繼續引誘,直至無白蟻為止。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散白蟻防治法: 散白蟻群體小,不筑大巢,分散在各處危害,防治比較困難,應以預防為主,滅治為輔。 1.嚴格檢疫 散白蟻很容易從患區隨木材、木構件、木制品傳帶到非患區,它的分布面很廣,對進出口的以上物件必須經嚴格檢疫,制止危險性種類傳入我國或在國內蔓延。 2. 土壤藥物阻隔 預防白蟻從地下蔓延危害,常用1%~2%氯丹乳油(有效期20年)、1%毒死蜱(有效期20年)、1%氯菊脂(有效期10年)開溝與土拌和,分幾層施入溝中,以后覆土蓋上,使白蟻無法從土中蔓延。 3. 木材防護 木材經藥劑處理后能抵制白蟻侵襲,從而延長木材的使用年限,1%~2%氯丹油劑涂刷2~3遍。 4. 液劑毒殺 用液劑注入蟻道或用木鉆注入木材、木構件中,常用1%~2%氯丹乳油,1~2毒死蜱乳油,5%~10%亞砷酸鈉,劑量為1~2kg/?木板。 5. 粉劑噴殺 常用70%滅蟻靈粉劑,在白蟻危害嚴重的部位、分飛孔或主蟻道上施藥,靠白蟻互相傳遞使整巢白蟻死亡。 |
上一篇:松針銹病癥狀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西葫蘆白粉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