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提葡萄房枯病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7 |
紅提葡萄房枯病(Caucasus grape black rot )又稱軸枯病,穗枯病,亦稱粒枯病。主要為害果實、果梗和穗軸,發生嚴重時也為害葉片。 癥狀 果實著色后發病多。紅提果穗染病在果梗基部或近果粒處現淡褐色病斑,外具一暗褐色暈圈,漸擴大色澤加深,當病斑繞梗一周,小果梗即干枯溢縮,病菌又從小果梗蔓延到紅提穗軸上。果粒染病,初僅果蒂部失水萎蔫,出現不規則褐斑,后漸擴展到全果,變紫或變黑后干縮成僵果,在果粒表面長出稀疏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穗軸染病初呈褐色病斑,漸擴大變黑干縮或穗軸去僵化,其上也生小黑點。致果粒全變成黑色僵果,掛在蔓上不易脫落。葉片染病,呈圓形小斑點,后擴大,病斑邊緣褐色,中部灰白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許多小黑點。房枯病與白腐病的病粒從顏色上不易區別,但房枯病病粒在萎縮后長出小黑點,分布稀疏,了果粒不易脫落;而白腐病病粒則在干縮前就出現灰白色小粒點,分布密集,果粒易脫落。房枯病與黑腐病病果癥狀也較難區別,房枯病除上述特點外,病菌分生孢子器,即小黑粒點較大,黑腐病果實呈褐色軟腐狀時便長出密集的小黑粒點,每個粒點較小。 病原 Physalospora baccae Cavara 稱葡萄囊孢殼菌,屬子囊菌門真菌。異名Guignardia baccae (Cav.) Jacz. 稱漿果球座菌。子囊殼扁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埋于病組織皮下,具突出孔口,大小200×180(μm)。子囊無色,圓柱形。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或紡錘形,大小15.3~24×6~9.5(μm),子囊間有側絲,線狀無色,具2~3個隔膜。無性態為Macrophoma faocida (Viala. et Ravaz) Cav. 稱房枯大莖點菌,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半埋生在寄主皮下,橢圓形,暗褐色,頂部孔口突破表皮外露,大小104~320×80~240(μm)。分生孢子器內壁密生一層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短小,圓筒形,單胞,無色,長25~30μm,頂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或紡錘形,單胞無色,大小16~24×5~7(μm)。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房枯病主要以分生孢器在病果、病穗軸或病葉等病殘體上越冬。產生子囊世代地區子囊殼也是主要越冬器官。有研究認為菌絲體也能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殼。越冬后的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氣溫回升、降雨或濕度大條件下便釋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分生孢在24~28℃經4小時萌發。子囊孢子在25℃5小時也可萌發。病菌適應溫限9~40℃,15~35℃都能發病。該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菌絲生長適溫35℃,因此在果實著色后的高溫多雨潮濕條件利其發生和流行。房枯病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管理粗放、植株生長勢弱、郁閉潮濕紅提葡萄園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栽抗病品種。美洲系統葡萄抗病性強,如黑虎香等。 (2)清潔田園。秋冬季要徹底清除病枝、病葉和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 (3)加強管理。及時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施有機肥,多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生長季節注意雨后排水。 (4)藥劑防治。葡萄落花后開始噴1:0.7: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可滅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隔15~20天1次,共防3~5次。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為什花卉的葉子會變黃 下一篇:菊花黃萎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