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東北、華北各省區。蠐螬是重要的地下害蟲,各地由于氣候、土壤不同,在不同的草地和草坪類型上,發生危害的種類有一定差異,一般同一地區往往多種混合發生。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蘇丹草、羊草、披堿草、狗尾草、貓尾草、燕麥、早熟禾、黑麥草、羊茅、狗牙根、剪股穎,苜蓿、紅豆草、三葉草等。成蟲、幼蟲均能危害,而以幼蟲危害最嚴重。幼蟲棲息在土壤中,取食萌發的種子,造成缺苗斷壟;咬斷根莖、根系,使植株枯死,且傷口易被病菌侵入,造成植物病害。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6—21mm,寬8—11mm,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澤。唇基橫長,近似半月形,前、側緣邊上卷,前緣中間微凹入。觸角10節,鰓片部3節呈黃褐或赤褐色。前胸背板寬度不及長度的2倍,兩側緣呈弧狀外擴。小盾片近于半圓形。鞘翅呈長橢圓形,每翅具4條明顯的縱肋。前足脛節外齒3個,內方有距1根;中、后足脛節末端具端距2根,中段有一完整的具刺橫脊。臀節外露。前臀節腹板中間,雄性為一明顯的三角形凹坑,雌性呈尖齒狀。卵初產長橢圓形,大小為2.5×1.5(mm),白色稍帶黃綠色光澤;發育后期呈圓球形,大小為2.7×2.2(mm),潔白而有光澤。三齡幼蟲體長35—45mm,頭寬4.9—5.3mm。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頭部前頂剛毛每側3根,成一縱列;額前緣剛毛2—6根,多數為3—4根。肛門孔呈三射裂縫狀,肛腹片后部復毛區散生鉤狀剛毛,約70一80根,分布不均;無刺毛列。蛹為裸蛹,體長21—24mm,寬11—12mm;初期白色,漸轉紅褐色。發生規律 苗木網,m.cqhuayin.com
在我國北方地區1—2年發生1代,以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5—7月成蟲大量出現,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并對末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晝間藏在土中,晚8—9時為取食、交配活動盛期。一般交配后10—15天開始產卵,卵產于松軟濕潤的土壤內,以水澆地最多,每雌可產百粒左右。卵期15—22天;幼蟲期340—400天;冬季在55—150cm深土中越冬;蛹期約20天。蠐增始終在地下活動,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一般當10cm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至表土層,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土壤濕潤則活動性強,尤其小雨連綿天氣為害加重。防治方法
(1)加強預測預報。由于蠐螬為土棲昆蟲,生活、為害于地下,具隱蔽性,并且主要在作物苗期猖獗,一旦發現嚴重受害,往往已錯過防治適期。為此,對此類害蟲必須加強預測預報工作。調查的時間一般從秋后到播種前進行。調查的方法是分別按不同土質、地勢、水腮條件、茬口等選擇有代表性地塊,采取雙對角線或棋盤式定點,每10000m2—3個樣點,每點查1m2,掘土深度30—50cm,細致檢查土中臍增及其它土棲害蟲種類、發育期、數量、入土深度等,分別記入調查表中,統計每m2中蠐螬平均頭數,以遼寧省的防治指標衡量,1頭/m2為輕發生,1—3頭/m2為中等發生,3頭以上/m2為嚴重發生,必須采取防治措施。 苗木網,999miaomu.com
(2)農業技術措施防治:一是對于蠐螬發生嚴重的地塊,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僅能直接消滅一部分蠐螬,并且將大量蠐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凍死、風干或被天敵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壓低蟲量15%—30%,明顯減輕第二年的為害。二是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豆類、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塊,常會引起蠐螬的嚴重為害,這與蠐螬成蟲的取食與活動有關。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廄肥。金龜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蟲,如菠菜潛葉蠅、種蠅等,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常將卵產于其內,如施入田中,則帶入大量蟲源。而腐熟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的透水、通氣性狀,提供土壤微生物活動的良好條件,使根系發育快,苗齊苗壯,增強作物的抗蟲性,并且由于蠐螬不喜食腐熟的有機肥,也可減輕其對作物的為害。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氫銨、腐植酸銨、氨水、氨化過磷酸鈣等化學肥料,散發出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一定的驅避作用。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溫濕度直接影響著蠐螬的活動,對于蠐螬發育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15%—20%,土壤過干過濕,均會迫使蠐螬向土壤深層轉移,如持續過于或過濕,則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蟲致死,成蟲的繁殖和生活力嚴重受阻。因此,在蠐螬發生區,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對于灌溉要合理地加以控制。六是在溫室、溫床、大棚等保護地里,由于氣溫高,幼苗又集中,往往受害早、受害重。應及早發現蠐螬的活動并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藥劑防治:要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30%敵百蟲乳油500倍液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或灌殺。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