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防治方法-花木常見地下害蟲介紹 |
當(dāng)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3-07-29 16:10 |
597苗木網(wǎng)2011年6月29日訊: 螻蛄又稱拉拉姑、地拉姑、土狗子、地狗子,是一種雜食害 蟲。溫暖濕潤,多腐殖質(zhì)、低洼鹽堿地,施未腐熟糞肥的地塊受蛾 站為害重。常見的有南方0姑、臺灣蛾姑、華北0姑、東方摟 姑等。 為害特點:縷站食性雜,主要以成蟲、若蟲危害花卉的根部或 靠近地面的幼莖。成蟲、若蟲常在表土層活動,鉆筑坑道,小苗受 害嚴(yán)重,縷姑在土中咬食萌動的種子,或咬斷幼苗的根莖。9站咬 斷處往往呈絲麻狀,這是與擠鰭為害的最大差別。苗大后,咬食作 物根部成亂麻狀,致使幼苗萎蔫而死。縷蛤活動時,在表土層穿行 形成很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離,失水干枯而死。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型粗壯肥大,呈黑褐或黃褐色.觸角比體 短,前足為開掘足,前翅短,后翅寬。尾須較長,但不分節(jié)。若蟲 剛孵化出來時全體乳白色,以后變成淺黃以至土黃色。卵橢團形, 初產(chǎn)時乳白色,后變黃褐色,孵化前為黑色。 生活習(xí)性:縷姑以成蟲及若蟲越冬。第二年3-4月開始活動, 春秋兩季為害嚴(yán)重。具趨光性、趨濕性和趨肥性,因此雨后或灌溉 后為害嚴(yán)重.土中使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容易導(dǎo)致縷姑發(fā)生。 999中國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縷姑晝伏夜出,白天棲息于地下,夜間清晨在地表下鉆隧道,咬食 作物根部、發(fā)芽的種子和幼苗等,尤以夜間9-11時活動最猖撅。 早春和晚秋氣溫低時,在表土層挖隧道、拱土。 防治方法: ①使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減少成蟲產(chǎn)卵。 ②在晚7-10點采用燈光誘殺成蟲。 ③藥劑防治采用90%敵百蟲與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餌料如麥熬 等作毒餌,均勻撒到盆土上 苗木求購信息 |
上一篇:花卉缺素癥的各種癥狀和防治方法 下一篇:月季黑斑病.富貴竹炭疽病.月季點霉葉枯病花木常見病蟲害發(fā)病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