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紋枯病(Rhizoctonia sp.)又名云形病,為真菌性病害。屬半知菌亞門,是藺草的主要病害。在藺草生長中后期,遇高溫高濕氣候,發病率高,危害重。因此,要重視該病的危害控制。據菌絲融合群測定,病原菌是立枯絲核菌的AG—2—2和AG—5融合群。病菌以菌核在土壤或殘留的病莖中越冬,菌核萌發發生菌絲,接觸草莖,侵入發病。菌絲初為白色,漸變淡褐色至暗褐色,直徑為4~11微米,多分枝,分枝與主枝成銳角,分枝處明顯縊縮,并離分枝不遠處有一隔膜。經染色觀察,菌絲細胞核為2~4個。菌絲團交結成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變暗褐色,大小不一 ,一般直徑為0.3-3毫米。菌核的存活力強,在土壤或水中可存活到第二年。前期葉鞘發病初見期為4月中旬,5月中旬侵入草莖危害,并隨著藺草進入快速伸長階段,草莖群體郁閉,光照條件差,田間濕度大,病菌不斷侵入草莖,5月下旬進入發病盛期,發病率急劇上升。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CopyRight 2017 m.cqhuayin.com 蜀ICP備17029831號-2中國苗木網 All Rights Reserved.客服Q①②③網站地圖RRS地圖百度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