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干枯病一般在老枝上發生較多,新枝上發生較少。一旦發生,都較難治愈。 雀梅干枯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出現,借雨水、昆蟲等傳播,病菌從傷口侵入寄主,病菌在寄主上越冬,溫度低時擴展較慢。該病發生時,起初在發病部位有少量白色粉狀物(菌絲),并不明顯,并迅速包圍枝干,慢慢地發病枝干逐漸增粗,白色粉狀物增多,隨著增粗,枝干縱向淺裂,白色粉狀物聚于小裂縫中,約一個月以后,增粗部位深裂老化,枝皮轉為黃褐色,并隆起。 防治方法: 在發病的早期或中期,將白色粉狀物用刀徹底砍除,即清除病樹皮,然后用農藥白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殺菌劑粉劑,稍加一點水,攪成稀水糊狀涂于發病處,每10天涂一次,連續二、三月,以后每月一次控制發展。由于皮層發病后,養份輸送引起障礙,葉面發黃,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以0.3?0.5%的濃度分別每隔一天噴一次。以葉面施肥補充養份,20天左右即可緩和,葉色由黃轉綠。平時要加強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并注意通風透光。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