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鐮孢枯萎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0 11:25 |
該病又稱郁金香基腐病。為真菌性病害,是由串珠鐮孢和尖鐮孢菌郁金香專化型,具有寄主專化性,只危害郁金香。均屬半知菌類真菌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染病鱗莖和土壤中越冬,在適溫(20℃~34℃)高濕條件下,產生大量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氮肥過施可加重為害,施用未充分腐熟帶病殘體的堆肥也增加發病機會。種球調運有助于病害遠距離傳播。種植帶病鱗莖常引起發病。郁金香生長期和貯藏期常發病。6月份是該病的發生高峰期,種球帶菌是病害傳播的主要途徑,種球上的傷口和貯藏期通風不良是病害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其中,地下害蟲危害嚴重、土壤陰濕粘重和施入未腐熟的有機肥是田間發病的主要條件。受到侵染的球莖常常產生乙烯,影響鄰近的球莖或植株,使之易遭受病害的侵染。栽培中氮肥施用過多可加重該病的危害。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主要為害球莖和根。病害多發生在球莖基部。鱗莖受害后外部鱗片上出現淡褐色到灰色的小凹斑,隨后病斑逐漸擴大呈深褐色,在潮濕環境下,患病組織上可見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堆。發病部位最后皺縮變硬。若病發部位在鱗莖基部,則病斑會迅速擴展至整個鱗莖的外部鱗片,鱗莖基部腐爛。由感病鱗莖長出的葉片易發黃,萎蔫;花易變形或軟萎,根稀少,整個植株早衰而死。郁金香花凋謝時,田間即出現零星病株,葉片發黃、萎蔫,莖葉提前變紅枯黃,枝桿基部腐爛,呈現疏松纖維狀,根系少,極易拔出。種球流膠,淀粉組織分解腐爛。收獲期的病球外層鱗片產生豆粒大小無色皰樣凸起,皰破后流膠或呈濕腐狀,鱗莖由外向內腐爛,有的呈青灰色水漬狀濕腐,有的以鱗莖盤為初侵染點,出現濕腐向四周擴散,散發出刺鼻的酒糟味,干燥后病斑呈灰白色石灰質樣。種球貯藏期主要表現流膠,后呈現黃褐色干腐。若在溫室內,感病的植株會提早枯萎死亡。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流行特點:該病一般在栽植后不久或即將收獲時易發生。土壤溫度高于15℃時有利病害擴展蔓延。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記者 中華園林網)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郁金香腐朽菌核病 下一篇:香石竹葉脈斑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