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 內蒙古、寧夏、新疆、山東、河北、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2、寄主: 寄主主要為白三葉、小冠花等豆科草坪草以及棉花、豆類、苜蓿、槐樹等。 3、識別特征: 屬于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5-1.8毫米,黑綠色,有光澤。觸角6節,第1-2節黑褐色,第3-6節黃白色,節間帶褐色。第3節較長,上有感覺孔4-7個,以5-6個為多,排列成行。翅基翅痣、翅脈皆橙黃。各足的腿節、脛節、跗節昀暗黑色,其余部分黃白色。腹部各節背面均有硬化的暗褐色橫紋,第1和第7節各有1對腹側突。腹管黑色。圓筒狀,端部稍細,具覆瓦狀花紋,長度為尾片的2倍。尾片黑色,上翹,兩側各有3根剛毛。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8-2.0毫米,體較肥胖,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澤,體被均勻的蠟粉。觸角6節,第1-2節、第5節末端及第6節黑色,其余部分為黃白色。第3節上無感覺孔。腹部體節分界不明顯,背面具1塊大形灰色的骨化斑。 4、病原及發病現狀: 一年發生20余代,主要以無翅成蚜和若蚜在冷季型草坪草心葉及根莖處越冬,少數以卵越冬。在山東越冬蚜蟲3月上、中旬開始活動,先在越冬寄主上危害和繁殖,4月下旬氣溫上升到14攝氏度時,產生大量有翅蚜向附近春季寄主上遷飛。10月份產生有翅蚜遷飛至越冬寄主上危害繁殖,最后以無翅成蚜和若蚜越冬。少則產生性蚜,交配產卵,以卵越冬同。濕度是影響苜蓿蚜繁殖和活動的重要因素。繁殖適宜濕度是16-23攝氏度,最適濕度為19-22攝氏度,低于15攝氏度或高于25攝氏度,繁殖受到抑制。。耐低溫能力較強,越冬無翅若蚜在-12至-14攝氏度下持續12小時,當日平均濕度回升到-4攝氏度時,又復活動。無翅成蚜在日昀溫-2.6攝氏度時,少數個體仍能繁殖。苜蓿蚜在北方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7攝氏度,完成1代的積溫是136攝氏度。大氣濕度和降雨是決定蚜蟲種群數量變動的主導因素。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相對濕度對繁殖有明顯抑制作用。如5、6月的氣候條件抑制繁殖,當年危害極輕;5月適宜,6月抑制,則危害短而輕;5月抑制,6月適宜,則蚜害晚,5、6月均適宜,則危害早而嚴重。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5、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冬灌可降低地面溫度,惡化蚜蟲越冬環境,殺死大量蚜蟲。灌溉方式采用噴溉可以抑制蚜蟲的發生、繁殖以及遷飛擴散。耙耱草坪,對蚜蟲具有機械殺傷作用。清除田邊雜草,也可以減少蟲源。 2)藥劑防治。2.5%敵百蟲粉劑,5%西維因粉劑噴粉,用量22.5-30千克/公頃;或用20%樂果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50%滅蚜乳油1000-1500倍液,辟蚜霧50%可濕性乳油1000倍液,均加“交力增”1000倍液,噴霧防治。 3)注意保護利用天敵。采取人工助遷或人工繁殖釋放瓢蟲、草蛉、蚜繭峰、食蚜蠅、食蚜螨等天敵,應用選擇性強的化學農藥來控制、治理蚜蟲的發生危害。 (記者 中華園林網)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