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海縣應端堯讀者來信問:我家有株羅漢松,高約 6米,種在南墻角,上面裝有一臺空調,光照充足,根部堆有不少沙壤,每年均追施有復合肥、尿素和有機肥,但到了每年春天常出現新葉先端發黃,后慢慢變成褐色,以后有不少葉片全葉枯死脫落。不知是何原因?應怎樣進行養護? 答:你的羅漢松新葉葉尖發黃變褐后逐漸枯落,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空調因素。如果空調排出的熱風直接吹拂在枝葉上,有可能灼傷葉片,導致其嫩葉發黃變褐。如果熱風不是直接吹拂在枝葉上,則此一因素可以排除。 二是土肥原因。可用pH試紙測試一下土壤的酸堿度,羅漢松宜生長于偏酸性的土壤環境,且土壤中的含鹽量也不能過高,否則同樣會導致新葉先端發黃變褐,可適當澆施0.2%的硫酸亞鐵用以提高土壤的酸度。另外,埋施尿素、復合肥時,不能使肥料直接與其根系接觸,否則會導致其根系被灼傷,同樣會引起新葉葉尖變褐枯焦,一般情況下,化肥應埋施在離根系稍遠的位置,避免出現肥害傷根。 三是環境因素。如夏季節性陽光過烈、氣溫過高、空氣過于干燥等,都有可能引起新葉被灼傷或脫水,導致新葉發黃變褐。羅漢松最適于半陰且不積水的環境,要求有一個通風、涼爽、濕潤的小環境。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四是感染病害。即發生葉枯病,又稱赤枯病、灰枯病,該病通常多發生在新梢部位的嫩葉上,老葉也可受害,發病多從葉尖、葉緣開始,然后向下擴展,病斑呈條形或不規則形,病健交界部明顯。病斑由葉尖向葉基蔓延,造成葉片先端半段枯死,并可蔓延至整個枝條及全株,病斑后期變為淺褐色,正反兩面均出現小黑點,即為其分生孢子盤,該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及落葉上越冬,翌春氣溫達15℃以上且濕度適宜時,菌絲開始生長蔓延,產生分生孢子,從傷口侵入,在濕度大、土壤黏重、排水不暢、植株遭受日灼或凍害的情況下易發病,在5月至7月氣溫高的雨季發病最為嚴重。防治方法:秋末徹底清除病葉枯枝集中燒毀,可減少來年的侵染源。自新芽展葉開始,每半月噴灑一次1∶1∶100的波爾多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連續3次至4次,可防止該病的發生。發病初期,用50%的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代森銨水劑800倍液,交替噴灑枝葉,每10天一次,連續3次至4次,效果較好。(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