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直是中國古典園林進行藝術創作的最高原則和審美標準。“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藝術法則,一直被中國造園家們奉為圭臬。中國傳統的自然山水式園林作為東方藝術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被介紹到世界各國,對世界園林藝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與中國造園藝術不同的是,西方造園藝術直到18世紀,對自然美的認識和表現還處在一個相當蒙昧的狀態中。受基督教“原罪”觀念和柏拉圖“理想主義”思想的影響,歐洲藝術長期以來把現實世界的自然美看成是恐怖的、罪惡的,只有理想的天國才是美的化身。因此,直到18世紀,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才沖破傳統的束縛,以其高度的革命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迅速發展起來,成為近、現代西方園林藝術的主流,直至今天仍對世界園林藝術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簡稱英國學派)在世界園林史上開創了園林藝術新局面。更為可貴的是,在發展過程中,它還受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直接影響。因此,對中、英自然風格園林的對比研究,成為中、西園林藝術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但長期以來,我國對中、西園林藝術的比較研究,較多著眼于法國古典園林,對英國學派較少介紹和研究,直到20世紀80年代,有關英國學派方面的研究和介紹才陸續見 諸有關文獻。本文將在簡要介紹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發展沿革的基礎上。對中、英兩種園林自然美表達的異同及其形式的相關社會因素作比較研究,進而提出對我國當代園林藝術發展的一些看法。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一、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的產生及歷史沿革 對英國學派園林的分析,主要著眼于18世紀中葉自然風致園林真正成型以后的園林藝術。在此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從古典幾何式園林向自然風格園林的過渡時期,也稱為“不規則化時期”,由于其表現為兩段風格演變的中間過程,特征不完整,因此不具備典型性。從時間上看,英國學派園林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一)“莊園園林化”時期 英國學派園林的第一個階段(18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造園藝術對自然美的追求,集中體現為一種“莊園園林化”風格。其造園家的代表人物為坎特(William Kent,1685~1748)、勃朗(LancelotBrown,1695~1752)、蒲伯(Alexamder Pope,1688~1744)等人。 以坎特為代表的英國學派造園家們創造的“莊園園林化”風格的園林景觀,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觀營造中找尋“當地的魂靈”——環境的內在邏輯性。使園林具有環境特征,力圖改變古典主義園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二是拋棄圍墻。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溝—“哈哈”(HAHA)來分隔花園,林園、牧場,把自然景觀引進了花園,加強了視線的滲透和空間的流動;三是結合兼具生產性的牧場和莊園進行景觀設計,大大降低了維持一個精致的幾何式花園的經濟負擔。把園林景觀從純觀賞性的封建貴族藝術轉變為兼具實利性的資產階級藝術。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造園家勃朗創作的年代,正是圈地運動剛剛完成之時。新興農業蓬勃發展。趁這個機緣,勃朗把英國學派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與坎特相比,勃朗的“莊園化”追求顯得更為徹底:一是完全取消花園與林園的區別,連干溝(HAHA)都不要了,大片的漫坡草地一直延伸到建筑物的墻根。建筑物前不留一點幾何印跡,連平臺都沒有;二是善于使用成片樹叢。這些樹叢外緣清晰,呈橢圓形,種在草地上,被陽光照耀下的淺綠色草地襯托得很明顯;三是善于用水,他在英國造園家中最早重視水的利用。他設計的園林常常以湖泊為中心。勃朗在自然 風格的探索上發展出氣派很大的、英雄史詩般的風格,宏大、莊嚴、簡潔、開闊和明朗的氛圍反映著新興資本主義的大發展。 (二)“畫意式園林”時期 就在勃朗把自然風致園林潔凈化、簡練化,把莊園牧場化的時候,隨著18世紀中葉浪漫主義在歐洲藝術領域中的風行,出現了以錢伯斯(WilliamChambers,1722~1796)為代表的畫意式自然風致園林。浪漫主義的特點:一是緬懷中世紀的生活和追求異域情調;二是追求崇高,新奇和震撼心靈的效果,注意情感的表達。在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錢伯斯開辟了一種更野性和更激動人心的自然風致園林流派,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緬懷中世紀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的田園風光,喜歡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紀風格的廢墟、殘跡;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觀作為造園元素,使園林具有粗獷、變化和不規則的美;三是大膽采用異域情調的景觀元素,如丘園(Kew Garden)的中國式塔以及其他畫意式園林中喜用的中國式山洞。畫意式園林所指的畫意,不是一般的風景畫,而是充滿野趣、荒涼并帶中世紀懷舊情調的羅莎(SalvatorRosa,1615~1673)式繪畫。 (三)“園藝派”時期 英國學派的成功,使英國式自然風致園林的影響滲透到整個西方園林界。在這一過程中,具有現代色彩的職業造園家逐漸成為一個專門和固定的職業。同時也使得造園藝術逐漸受到商業利益的控制和驅使。生活的豐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簡便。也使得莊園式和畫意式園林變得毫不時髦。與此同時,由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英國海外貿易和殖民事業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異卉陸續傳人,從而形成了19世紀的主要流派“自然風致園的園藝派”。這種造園流派在自然風致園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點:如增加了具有時代特點的玻璃溫室,種植各地的名木異卉和奇花異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設置不規則的花壇,以各種鮮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顏色和株形均經過仔細的搭配;樹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態和四季的變化,巧加搭配。這一種園林,因為更具商業性和折衷性,符合商業時代的需求,逐漸成為19世紀的主流,并直接影響到20世紀的世界園林藝術。加拿大、新加坡當代的環境設計仍可清晰地看到這種設計風格的深遠影響。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二、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與英國自然風 致式園林的相似特征 在對中國古典園林與英國自然風致式園林的對比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種風格的造園藝術在許多地方有著相似的特征。 (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藝術法則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總的藝術法則,也是中國造園藝術對自然的態度的高度概括。園林藝術的觀念和法則是從宗教思想和哲學思想中來的,中國思想的主流是儒、道、釋,即儒家、道家和禪宗思想。儒家思想雖然在政治上和社會倫理上的影響遠大于道家,但它在藝術上的影響卻不及道家。同時,作為中土佛教的分支的禪宗,在藝術上也僅僅是處于配合補充道家思想影響的位置。因此,中國景觀藝術的根本藝術法則主要 來源于道家的“道法自然”。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中國的造園藝術從一開始就視自然為師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變化,空間的開合,無不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描摹對象。同時,“道法自然”中的“法”不是指照搬照抄自然,這個“法”包含有提煉、升華的含義。在道家思想中,大自然有其內在規律性,有“道”之人必須要在變化無常的自然界靜心體驗,以感悟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本質特征。因此,中國古代的造園家們很善于從大自然抽象出本質性的東西,然后用石頭、植物、水體等加以表現。在中國文人的內心里。只有這樣的藝術才堪稱上品。這也此文章共有3頁 1 2 3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