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藝術對西方園林的影響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0 13:24 |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園活動,而且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如中國古典園林,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希臘、羅馬文藝復興園林,英國自然風景園林,伊斯蘭園林,日本園林等風格各異。西方園林的特點是講求幾何圖的組織,在明確的軸線引導下作左右前后對稱布置,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成各種規整的幾何形狀。形式上整齊一律,均衡對稱,一切都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從而形成了歐洲大陸規則式的造園風格,強調人工美或幾何美,認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中國文化藝術長期積累的結晶,自然變化、曲折為特點,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將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風景園的獨特風格,堪稱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環境之一。上述兩種造園風格的主要差異表現為:前者著眼于幾何美或人工美,后者著眼于自然美。 苗木網,m.cqhuayin.com 在這種多方宣傳、介紹中國園林藝術的風氣引導下,法國人開始在他們的花園建設中采用某些中國園林藝術手法。1670年, 在距凡爾賽宮主樓1.5公里處,出現了最早的仿中國式建筑“藍白瓷宮”。其外觀仿南京琉璃塔風格,內部陳設中式家具,取名“中國茶廳”。1774年,凡爾賽的小特里阿農花園建成,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徑、假山、巖洞和不規則的湖面。在此期間,各地中國式花園相繼出現,規模有大有小,但都出現了中國園林的布局風格。1775年路易十五下令將凡爾賽花園里經過修剪的樹全部砍光,因為中國式的對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響了法國人對園林植樹原則的認識。有人將此看作是中國園林藝術在法國取得最后勝利的標志。 中國園林藝術對英國也產生了實際影響。早在1685年,坦柏爾伯爵便在《論造園藝術》一文中,稱贊中國的花園如同大自然的一個單元,它布局的均衡性是隱而不顯,中國園林表現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在當時對中國園林藝術所知不多的情況下,英國人還是竭力憑所了解到的一些中國的造園經驗來構筑他們的花園。到了18世紀,中國園林藝術對英國人影響就更深更具體了。英國著名學者錢伯斯在1742~1744年間來到中國廣州,收集了一批建筑、園林等方面的資料。他懷著對中國園林濃厚的興趣,參觀了一些園林,先后出版了《中國園林的布局藝術》和《東方造園藝術泛論》等著作。 苗木網,m.cqhuayin.com 1757~1763年間,錢伯斯在為王太后主持丘園設計和建造時,運用了一些中國園林的手法,辟湖疊山,構筑巖洞,還造了一座十層八角的中國磚塔和一座閣樓,這兩棟建筑物比以前歐洲任何一棟中國式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國式樣。錢伯斯的著作和丘園的設計,對當時的英國人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一時間,仿效中國園林池、泉、橋、洞、假山、幽林等自然式布局的新高潮在英國各地興起。 受中國園林的影響,當時歐洲人不僅推崇中國園林的建筑,中國式的小建筑物也在歐洲花園中相當流行,而且也改變了原有園林水域設置的方法,水體被處理成自然式的形狀和駁岸;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拋棄了原有的行列式和幾何式的種植法,任樹木自然生長,注意品種多樣,講究四時有景,自然配植園林花木。 中國園林藝術對法國和英國的花園設計、建造的影響,一直持續很久。有些按照中國風格設計的花園至今仍保留著。受法國和英國仿效中國園林之風的影響,歐洲大陸他各國也都競相步英法后塵。德國卡塞爾附近的威廉阜花園,是德國最大的中國式花園之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區德勞特寧爾摩中式園亭,里面的殿、臺、廊和水景,純粹是中國風格。在波蘭,國王在華沙的拉趙克御園中也建起了中國式橋和亭子。在意大利,曾有人特邀英國造園家到羅馬,將一莊園內的景區改造成中國園林的自然式布局。在美國,許多城市都建有中國式園林。 中國園林藝術以其自然的傾向、“宛自天開”的布局、清雅幽遠的意境,吸引并感染了歐洲人,對西方園林藝術產生了持久的影響。(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中國園廊 下一篇:談中國園林藝術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