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園林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3-07-30 13:30 |
對于園林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下的園林,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有過一系列論述,如1958年3月他曾發(fā)表文章“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談園林學”。初步統(tǒng)計,到1999年末錢老已發(fā)表各類論述園林、城市學的書稿及書信百余封,表現(xiàn)出老一輩科學家對中國城市。建筑、園林的關注,并指明了方向。事實上,近20年來雖是中國建設的大發(fā)展時期,但也確有一系列造成破壞的事實,以人造景觀為例,人造景觀公園的開發(fā)在很大程度是起到了旅游資源的補充作用。如杭州,在“宋城”出現(xiàn)后,作為旅游杭州的補充內容,僅第一年就接待了近300萬游客,正是由于這些人造景觀取得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各地便紛紛仿效,在缺少客觀周密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況下,一轟而上,以致于投資者苦苦經(jīng)營,難以為繼,到如今已幾乎泛濫成災;總覽全國各地開發(fā)的人造景觀公園,成功率約在20%,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999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2)規(guī)模上的一味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觀的開發(fā)建設投資超過億元人民幣的占75%以上;圈地少則數(shù)公頃,多則數(shù)百公頃、有的超過1000公頃。已建成的這類主題公園投資億元、占地100公頃以上的超級項目全國有20多處;投資在億元以下、千萬元以上,占地可觀的大項目更是星羅棋布。如成都世界樂園投資2.3億元、占地33.3公頃;長沙世界之窗投資3億元、占地40公頃;山東萊陽華夏酒都投資3億元、占地80公頃。人造景觀從其功能上,只能是對自然風光和歷史古跡的補充;像現(xiàn)在這樣欲反客為主的投資勢頭,在當今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肯定會在幾年后留下很大的遺憾。目前僅上海的人造景觀建設工作已超過200億元,而我國近年來每年用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經(jīng)費總額不到2億元,還不及一處人造景觀的投資多。因此,一方面許多旅游資源、特別是歷史古跡得不到有效保護,有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大量旅游資源被浪費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開發(fā)又花巨資亂上項目,造成很大的浪費。 3)內容上過于貧乏簡單。部分人造景觀內容匾乏,缺少創(chuàng)意;有的背離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許多是在深圳“錦銹中華”等人造景觀生意紅火異常、投資回報率高的引誘下倉促上馬的。缺少對項目的選題、選址、定位、規(guī)模、經(jīng)營等方面細致周密的調查,實事求是的論證;規(guī)劃中更是照抄照搬。造成了“宮”、“村”、“園”到處都有,而其藝術水平盡屬于模仿、復制、翻版階段,停留在以偏蓋全、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層次,形似而神非,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如上海的“民俗文化村”與“中華民族大觀園”,內容風格相仿,構思太簡單,前者借演出支撐了2個月就再也不行了,后者則無法正常開業(yè)。還有一些人造景觀格調低下,如各地有不少的“妖怪宮”、“十八層地獄”等。這些粗制濫造,期望“立竿見效”的人造景觀,因宣傳迷信及偽科學,因而常常“短命”。 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1)從法國的拉·維萊特公園到中國世博園 80年代以來,結合城市的改建,巴黎興起了一股現(xiàn)代城市公園的建設熱潮。從這些通過方案競賽產生的作品中,反映出法國在積極探索與20世紀的城市相適應的園林形式。其中拉·維萊特公園因其獨特的形象和深奧的理論而格外引人注目,人們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爭論不休,在國際上也激起了很大的反響,這也是方案競賽組織者所希望的初衷。但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有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并促使建筑界對中國的現(xiàn)代城市園林進行反思。 城市公園出現(xiàn)于19世紀中葉。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減少城市污染,人們提出了將自然引人城市、以園林彌補城市之不足的觀點。因此,19世紀的城市公園受18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園的影響,給人以建筑環(huán)境所包圍的鄉(xiāng)村局部的印象,也是市民們所喜愛的游樂消遣場所。在20世紀60和70年代出現(xiàn)了極端的“綠地”理論學說,它片面地強調了城市園林在衛(wèi)生保健方面的功能而忽視了園林的形式,實際上是抹殺了園林藝術。人們已習慣于那些形式雷同。手法單調、布置著游樂及文體設施的休閑公園。更多的“綠地”退縮于建筑環(huán)境之中,成為拾遺補缺的空地或兒童游戲場。20世紀的城市園林已不再像19世紀的城市公園那樣是市民喜愛的社交場所,也失去了過去那種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更缺乏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能力。為了適應城市改建新時代的需要,革新傳統(tǒng)的城市園林或“綠地”的觀念并創(chuàng)建符合現(xiàn)代城市特征的園林,便成為巴黎新型公園建設運動的主導思想。拉·維萊特公園便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誕生的作品。它位于巴黎東北角,是遠離城市中心區(qū)的邊緣地帶,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867年在此興建了牲畜屠宰場及批發(fā)市場,鼎盛時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圍逐漸形成一個混亂不堪的聚居地。1973年10月屠宰場關閉之后,德斯坦總統(tǒng)提議興建一座大型的科技、文化設施,包括北面的國家科學。技術和工業(yè)展覽館及南面的音樂城和公園。密特朗總統(tǒng)執(zhí)政時期,拉·維萊特公園才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并列為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而在巴黎興建的九大“總統(tǒng)工程”之一。在總統(tǒng)的要求下,1982年4月8日開始了拉·維萊特公園國際性方案招標,這也是法國第一個為選擇城市公園的設計師而組織的國際性方案競賽。設計綱要明確指出:要將拉·維萊特公園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廣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園;它將是一件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無法歸類”的并由杰出的設計師們共同完成的作品。 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方案競賽的評審會主席由世界著名的巴西風景園林師馬克斯(Roberto BurleMarx)擔任,評委也大多數(shù)是國外著名的設計師,以確保優(yōu)勝方案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在來自37個國家的471件作品中,初選出9個最佳方案經(jīng)過深化后參加第二輪評選,具有法國和瑞士雙重國籍的建筑師屈米最終成為公園的總體設計師。當時只有40歲的屈米曾先后在英國和美國教授建筑學,后來在紐約開業(yè)。他對現(xiàn)代城市和建筑研究頗深,或許是所有參賽者當中最有理論水平的,但是缺乏園林藝術 此文章共有4頁 1 2 3 4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
上一篇:小庭園設計的20要素 下一篇:韓國古典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