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征及病因】 白絹病又叫白霉病。主要危害莖、葉柄基部及塊莖。葉柄基部及球莖染病后,初呈暗褐色不規則的小型斑,后軟化,使葉柄濕腐,植株倒伏,葉片由綠變黃。高溫、高濕時病部長出一層白色絹絲狀霉;并可蔓延到周圍土面形成一層白色絹絲狀的網膜。后期生圓形菌核,茶褐色,似油菜籽。病菌可通過葉柄基部向下蔓延,直接危害地下塊莖,引起腐爛。臼絹病有時和軟腐病同時發生,病部表面產生臼色菌絲及褐色菌核,內部組織軟腐,多為糊狀,有惡臭。 病原是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屬于半知菌的一種真菌。曾發現它的有性世代[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Kimbrough],稱為羅氏阿太菌,是一種擔子菌,但不常見。此菌一般不產生有性世代,無性世代也不產生任何孢子,其菌絲白色,有分隔,直徑5.5~8.5微米。成熟的菌絲顏色加深并逐漸集結成圓球形的菌核,直徑為0.5~3毫米,外層為較緊密的細胞組成的皮層,內部是擬薄壁組織及中心部疏松組織。該病菌的寄主范圍較廣,能危害62科200多種植物,除茄科作物外,還可為害豆科、瓜類等多種蔬菜。 白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中或病株殘體內越冬。翌年春季產生菌絲進行侵染,順著土壤蔓延到鄰近植株上;也能通過雨水及中耕等作業嶺傳播,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直接寄生主組織內。苗圃(床)間重復侵染,靠菌絲體擴大、病健株接觸及流水、管理操作傳播;若田間出現病株后,病株周圍土壤中的菌絲可沿土壤裂縫或地面蔓延到鄰近植株。菌絲一般從寄主的莖基部直接侵入,更易從莖部傷口侵入。菌核萌發時,即可侵分提大量毒素及分解酶,作用于植株,使植株基部腐爛、倒伏。病菌在回體傳播。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白絹病的病原菌在士壤流水及病之間均可生活。且壽命長,在室內可存活10年,在田間可活54年。用病殘組織喂牲畜入消化道后,其病菌仍能存活。但病---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生,且常與軟腐病同時危害。高溫、高濕,尤以雨過天晴后易于流行。土壤酸性及中性有利于發病,pH值低于3或高于8不易發病。連作地或水旱輪作地發病輕輪作3年以上,發病率僅1%~5%。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①避免連作。重病地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可實行水旱輪作。白絹病菌喜氧氣,魔芋收獲后中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埋到土壤下層,可抑制病菌生長。開溝澆理水,不漫灌,不淹水,少施氮肥。土壤消毒。不論是盆栽或地栽,土壤都應進行消毒,每平方米用1.5克地農乳劑拌細土25公斤撒施,翻入土中。 ②種芋用0.1%硫酸銅溶液,在或仰代森鍍300~4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劃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種I0分鐘,撈出,清水沖凈,晾專噩于后播種。 ③及時拔除病株,燒毀。病穴灌50%代森鍍400倍液。或撒入石灰粉,每7平方米約15千克,分3次撒完,隔1周1次。每次撒石灰粉不能過多,否則對魔芋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 ④合理施肥,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據報道,200毫克/千克的亞硝酸鹽能阻礙白絹病菌的生長,400毫克/千克可抑制其生長。在田間增施硝酸鈣、硫酸鍍或噴施愛多收600倍液,可減輕白絹病的發生。 ⑤在植株高20厘米時,用墨10~15厘米見方的塑料薄膜包裹葉柄基部,能防止病菌侵染, ⑥發病初期,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則倍液,或15%三瞠酣可濕性粉劑,或40%五氯硝基苯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7~10天噴灑1次,共噴2~3次。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0.5克噴撒地表。或用50%的粉銹靈粉劑5棚倍液,從魔芋葉柄基部灌根。發病初期也可用75%五氯硝基苯0.5公斤,加細土20公斤配成藥土,撒于莖基部周圍地面,或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圍土壤上噴灑45%代森銨800倍液;或25%粉銹寧2000倍液澆灌病株,均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 苗木網,m.cqhuayin.com 石灰、利克菌和粉銹靈等殺菌劑能附著在病原菌的菌絲和菌核的表面,使表皮細胞皺縮、破裂,接著內含物外滲,使病菌不能生長和萌發,從而起到防治作用。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