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苗木病蟲防治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0 14:02 |
英 文 名:lisianthus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育階段(28~35天) 1.介質溫度18~20℃。 2.為了防止簇生現象發生應避免溫度太高或太低,同時還要防止低光照及濕度太大,以減少植株徒長及病蟲害。 3.為了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嫩葉生長,應等介質完全干了再澆水,前提是不能讓植株枯死。 4.pH值6.5~6.8, 5.EC值1.0ms/cm左右。 6.20-10-20和14-0-14的肥料交替使用,氮的濃度為100~150ppm。 7.每澆2~3次清水就施一次肥。 階段四、移植或運輸的準備(7天) 1.介質溫度17~18℃。 2.干透了再澆水,但不能讓植株干死。 3.pH值6.5~6.8。 4.EC值0.75ms/cm左右。 5.若需要,用14-0-14的肥料施肥,氮的濃度為100~150ppm。 6.穴盤苗要及時移栽以保證根系活力,不要保存太久使根系纏繞、老化,否則會造成莖桿短,開花遲。 二、移植 一般以第2對真葉完全展開、第3對真葉未展開時為最適宜定植期。洋桔梗的根為直生根,再生能力較弱,需要適時移植。如果推遲移植,會窩根,發育遲緩。同時在移植時要防止傷根,否則極易引起生長遲緩或產生簇生苗。移植前鋪黑色地膜和配套安裝滴灌,可以減少雜草危害,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也有利于冬季保溫以及施肥、澆水。洋桔梗的育苗環境與栽培環境相差很大,需要一周的緩苗期,以適應栽培環境。在移植初期必須注意避免介質干燥、強光、高溫等不良環境。可以使用遮陽網或外遮蔭來避免強光,以及在高溫時加裝固定或臨時性的噴霧設備,來降低設施內的溫度,直到植株新生葉呈狹長形,沒有圓、厚形葉以及葉片平展等簇生現象時即可停止噴霧,隨即保持土壤適當的水分。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栽培管理 1.光照調節 洋桔梗對光照反應較敏感,長日照會促進其莖葉生長和花芽的形成,一般以每天16小時的光照效果最好。加光栽培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間斷加光,也就是在夜間加幾個小時的光照時間;二是延長光照,就是在傍晚時延長光照時間,一般第一種方法效果比較好。在冬季和早春期間,尤其要注意補光,通常在夜間加補2~4小時。 2.溫度控制 洋桔梗生長適宜溫度是白天20~24℃,夜間16~18℃。它的生育速度如節間的拉長程度、花芽分化的快慢、收獲期的長短極容易都受到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秋冬至早春需加溫,尤其是在夜間或寒流期如果能夠加溫則更好。一般來講早生種對溫度要求較低。溫度過高則生育期縮短,植株變矮,增加簇狀化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出苗期,高溫會導致花數減少,上位節間徒長,花梗軟弱,質量低下;但如果溫度過低,生長就會遲緩甚至不開花。 3.施肥 洋桔梗屬于需肥量較高的植物,如果基肥不夠,追肥就很重要。 洋桔梗不僅要求有充足的大量元素,還要求土壤中保證有較多的鈣,同時要保持適當高的土壤pH值,以利于鈣、鋅等元素的吸收。通常在生長期每半個月施肥1次,交替使用14-0-14和20-10-20肥料,濃度以100~200ppm為宜。施肥時要注意硝態氮與銨態氮的比例,通常銨態氮會讓莖葉的生長速率較快,葉片會較大較軟,葉色較濃,但易造成徒長,尤其是在溫度過低時不宜使用。可以補充硝酸鉀及硝酸鈣,但在花苞形成時期,則以補充硝酸鉀為主。大約在移植后6周生長到第7節位時,必須特別補充磷、鉀肥,可以用水溶液噴施于植株上,以使莖枝粗壯不致軟垂。若再繼續補充氮肥則除了莖細之外,節間長度也會伸長,造成上下節間長度不一致。 苗木網,m.cqhuayin.com 種植洋桔梗的介質鹽分濃度不能過高,EC值要低于1ms/cm。因此移植前首先要測定介質中的鹽分濃度。 夏季高溫植株新葉尖端會呈焦枯狀,這是缺鈣現象。加強通風,增加蒸散作用,是避免缺鈣最好的方法。鈣離子通常是*蒸散作用時產生地真空吸力而被帶進葉中。應該在缺鈣發生之前就做好通風才有效,通風的好處還可以降溫,以免花色因高溫而表現不出來。 在生長中后期如出現莖容易折斷,或者有莖縱裂的現象,可能是由于缺硼所導致。使用硼酸的稀釋溶液噴灑植株,可以改善這種現象。 4.澆水 洋桔梗對水分的要求嚴格,過多的水分會引起根部生長不良,也容易侵染病害;過少的水分會使莖葉細弱,提早開花。移植后的一個月內要保持介質的濕潤,可以采用滴灌來控制水分,特別在花蕾形成之后,應盡可能的避免高溫高濕的生長環境。 5.pH值 因洋桔梗原生地的pH值為7.0~8.0,所以栽培土的pH值以7.0為最好,一般掌握在6.5~7.0。pH過低,會引起生長不良,葉片枯焦,甚至不長花蕾。可通過施用生石灰來調整pH值。 6.攔網 為了防止倒伏,株高15cm時攔網,網隨植株生長而拉高,網眼根據植株密度調整,以15×15cm或15×20cm較適宜。株高80cm以下的拉一層網,80cm以上的拉二層網。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7.病蟲害 病害: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除了及時拔除病株、摘除病葉和病花,施用抗枯寧、萬霉靈、代森錳鋅等藥劑進行預防和處理以外,平時要加強通風換氣,降低空氣濕度。 蟲害:有蚜蟲、卷葉蟲、斜紋夜蛾、潛葉蠅等。根據發生情況,施用相應農藥。 四、采收 一般花朵開放1.5~2朵即可采收。為了提高品質及延長切花壽命,以1/3花蕾開放為最佳。由于洋桔梗吸水性好,采收后應立即浸入清水中。在瓶插前兩天放入少量的糖可以延長瓶插時間,通常放糖一定要放防腐劑,洋桔梗對乙烯不太敏感。如在采收前一個月控制水分,減少氮肥施用量,可以明顯提高切花品質。 五、常見問題 目前栽培上最常見的問題是因不良環境造成的簇生現象。主要表現有:植株葉呈橢圓形、平坦,節間不伸長,生長緩慢,花農稱之為“睡覺”。從原生地的環境條件來探討簇生現象的原因,可以發現簇生現象是不良環境所造成的生長狀態,栽培洋桔梗若發生簇生現象勢必延長栽培時間,增加生產成本。 苗期遭遇高溫干燥的環境或定植后田間的環境都會引起簇生現象。避免簇生現象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冷涼環境下育苗,即在播種后保持日溫23℃,夜溫18℃的育苗環境。或在2~4對真葉時以10℃左右溫度條件下養苗30天。其次、定植初期應避免強光、高溫、缺水等不良環境因子。第三、采用穴盤育苗的,移植時要避免傷根,并注意水分管理,防止幼苗老化。最后、可以選用早生或低溫需求量少的品種。 苗木網,999miaomu.com 另外,和簇生現象的情形很像但又不是簇生現象的是低溫所造成的節間不伸長現象,簇生現象是植株所有的葉片包括新葉呈平坦狀,而植株因低溫造成節間不伸長者,其新葉則呈直力狀,這兩者很容易混淆,尤其在冬春交際之時,日夜溫差大,在南部種植時設施白天的溫度可接近30℃,凌晨溫度可降低至15~20℃,有寒流來襲時溫度會更低,因此夜晚防風保溫,白天通風降溫的步驟很重要,如此才可防止簇生現象但又不致因低溫造成節間不伸長或節間長度不一的情形出現。 (記者 不詳)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轉帖]杜鵑花適合怎樣的培養土? 下一篇:室內觀葉植物習性、繁殖及栽培  |